同济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要闻 > 正文

校十次党代会代表热议报告纵谈体会

来源:党委宣传部   时间:2013-07-09  浏览:

      7月5日下午,300余名出席同济大学第十次党代会的正式代表和列席代表,分成14个代表团,认真审议和讨论了学校党委报告、纪委工作报告等文件。校领导周祖翼、裴钢、陈以一、马锦明、姜富明、江波、伍江、董琦、蒋昌俊、李昕、方守恩、吴志强分别参加了各代表团的审议和讨论活动。

周祖翼代表参加第二代表团的审议和讨论活动

周祖翼代表参加第二代表团的审议和讨论活动

      代表们对学校党委报告、纪委工作报告给予了充分肯定。大家一致认为,学校党委报告全面、务实,既实事求是地总结了学校九次党代会以来的成就和经验,又不回避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既提出了同济大学的目标愿景和发展战略,又阐述了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尤其是党委报告中提出了“把同济大学建设成为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愿景,令人振奋,倍受鼓舞。
      在充分肯定学校党委报告、纪委工作报告的同时,代表们围绕学校目标愿景、发展战略、人才培养、人才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协同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工作,结合自身和所在单位实际,积极建言献策。
      各代表团对“把同济大学建设成为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愿景进行了充分讨论。来自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部分代表认为,提出“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大学”办学理念,一定程度上既确立了同济的特色,也顺应了国际高等教育的最新发展趋势,它绝不仅仅是某一学科的定义,更是一个超越专业术语的概念。希望学校能加强这一理念的宣传,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学科发展、师资力量、学校管理、大学文化建设等领域引入可持续发展概念,让全校师生更多更好地理解这一目标。部分人文学科的代表在讨论中也认为,对于“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世界一流大学”的理念表述应该丰富和界定理念的内涵,并进一步阐述目标愿景对于现阶段学科建设的指导意义。机关和离退休党工委的代表在讨论建议,学习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过程中,在对“建设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内涵进行深入解读的同时,也需要进一步阐述“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与“世界一流大学”两者之间的关系,制定相应的细则,使之能够真正成为广大师生的共识。不少代表在讨论中不约而同提出建议,同济要在高校中率先建立一套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评估体系,以此来衡量高校可持续发展建设成效。经济与管理学院韩传峰代表认为,建设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世界一流大学,这个提法非常好。没有可持续发展的学科,大学就无法深入地发展。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钱锋代表提出,要把同济大学建设成为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世界一流大学,那么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应该成为学校各个学科今后努力的方向。如何落实到具体的学科,建议在校内发起讨论。网络学院与继续教育学院倪斌代表谈到,报告高屋建瓴地提出了学校的发展目标,下一阶段工作的关键在于切实做好任务分解、措施落实。
      党代会报告提出,“坚持把提升办学质量作为学校发展的根本任务”,“要加快实现从以量的扩张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向以提升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转变”,代表们一致表示赞同。土木工程学院陈世鸣代表认为,报告对“大学是什么”作了很好阐述:“大学是孕育思想、传播理念、培养人才、创新科技的主体和引领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尽管大学在发展进程中面临种种问题,但是大学要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而不是过于追求一些指标。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赵民代表将内涵发展作为党委报告的关键词之一进行了解读,他认为,学校发展是强调横向拓展还是内涵发展,是一个导向性问题,强调内涵发展,就是要让学科发展上台阶。列席代表、离退休党工委刁海章认为,实现目标愿景,要求学校在未来呈现出跨越式发展的态势,关键是抓好教、研、管三支队伍建设。其中,教师队伍是核心,科研队伍是基础,管理队伍则是保障。三者相互促进、互为关联,期待形成三支队伍齐头并进、协力提升的联动机制。
      党代会报告提出,今后五年,“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全面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完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在许多代表中产生了共鸣。土木工程学院童乐为代表认为,报告中将“人才培养”列为头等大事,教师的观念也要转变,让教师明白,自身成才重要,培养学生更重要,要将引领人才培养放在第一位。来自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学院的部分代表建议,学生进校后要进行分层针对性培养,在本科阶段就把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人才培养分开,然后根据学生的兴趣跟随相应的老师,朝着本硕博连读的方向培养,这样教学科研便可更好地交叉联合,有利于人才的成长。有学生代表在讨论中表示,学生进校最关心的就是能学到什么,但我们常常是上完课、考完试后就差不多把内容忘了。而在创新实践基地,同学们能够将学到的知识重新组合,真正做到活学活用。因此,希望学校进一步加强这一方面的建设,使更多的同学能够分享到平台带给的锤炼机会。附属同济医院于莹代表提出,学校提出的卓越医师培养计划,需要发挥求真务实的精神,在培养方法、教师队伍、学生整体素质等各方面制定具体的阶段性目标并进行评估,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在制度上保障卓越医师培养计划的实施。部分代表指出,德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每一位教师参与。要在对学生认识基础上对学生的状况进行总结、梳理,同时搭建德育工作的平台,让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动交流。今后学生工作的重点应该在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上。多位来自理学部的师生代表提出,要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加强对学生的分类指导,加强对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思政工作,引导学生把中国梦、个人梦与大学梦融合到一起。
      党代会报告将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关键所在。报告提出,“必须将人才队伍作为学校发展的基本依托,把人才强校作为学校发展的首要战略,把人才工作作为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童小华代表表示,很认同“人才战略”,将人才放在第一位很重要。对于测绘学科也是如此,高层次人才的到来,带动了测绘学科的提升,改变了科研文化,形成了重学术研究的科研氛围。陈以一代表说,学校里,人才也要分类,比如教学型教授、研究型教授,管理上都要区分开。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如何协调是很多代表关心的话题。代表们普遍认为,人才引进固然对学科发展很重要,人才培养对学校来说同样重要。引进人才不一定必须要有海外背景,人才引进后则需要加强他们对同济大学的认同感。对于现有人才,要注重调动积极性,加强培养,尤其是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关心。
      党代会报告提出,今后五年,要进一步完善制度创新与保障体系,不断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周祖翼代表指出,要有效利用管理资源,改善机械、教条化的管理方式。学校中人才是多方面的,除了高水平教师队伍,同时也需要有优秀的管理人才等的不断涌现。外国语学院马秋武代表表示,在管理机制上,学校需要下放权力、下放资源,通过学院来集中统筹资源、协调力量,厘清思路和方向,有目的地开展工作。多位代表在讨论中提出建议,要加强制度的延续性,让学院也参与到行政管理制度的制定工作中去,同时需要建立更加科学、有效的管理考核机制。

裴钢代表参加第十二代表团的审议和讨论活动

裴钢代表参加第十二代表团的审议和讨论活动

      许多代表结合学院学科发展实际,对学科建设提出了意见和建议。裴钢代表表示,医学要结合学校的发展规划,在今后的建设中切实加强可持续发展、转化医学、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发展力度。土木工程学院孙利民代表认为,建设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大学,就是大学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都要体现这一导向,这与土木学科的关联性很强。国内大规模建设、有大量需求的这种状况会过去,今后如何可持续发展?国外土木学科尽管已经不再处于那种有着大需求的环境,但他们还是一直坚持在做前瞻性、战略性的研究。这给我们带来启示,就是要做好顶层设计、制度设计,使今后更有竞争力。来自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部分代表提出,对于环境学院来说,学校建设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大学,不仅会进一步促进相关学科专业的发展,对学院整体更好发展也是一个新的机遇。学院不仅要做好自身规划,更要发动每个教师身体力行,投身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建设中,在全校的层面上做一次学科的融合。
      协同创新也是各代表团分组讨论中重点关注的议题之一。许多代表建议,学校要加强宏观引导、顶层设计和组织协调,深入推进学科建设、社会服务领域的协同创新。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周俭代表建议,在学校人才培养领域构建协同创新机制,促进学生的跨学科联合培养。来自文科院系的一些代表提出,希望学校能够整合资源,提供更多的学科交叉平台,以发挥学科综合优势,为服务社会提供“打包式服务”。
      党代会提出,今后五年,弘扬优秀传统,推动文化传承创新。一些代表认为,报告中用较大篇幅强调了文化的引领作用,体现了百年同济的思考,体现了同济人的价值追求。同济的特色文化是同济人的精神家园,也是同济百年办学的精神沉淀。离退休党工委蒋鲁坚代表提出,一所好的大学,必然非常注重自身文化建设,形成自己的品牌积淀。同济大学在今后的发展中,要着力营造宽容失败的浓厚氛围,这既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质也是引导师生勇于创新的直接激励。土木工程学院研究生张琪代表认为,学校在大学文化建设中应重视同济精神的传承,增强青年学子对母校的认同感、归属感,这样当学生毕业走出校园后,才能拧成一股绳,在社会上形成同济的整体影响力,而且这些校友还能反哺母校。有代表建议,大学的精神文明建设还应该提出或者加强学术道德建设。

陈以一代表参加第五代表团的审议和讨论活动

陈以一代表参加第五代表团的审议和讨论活动

      代表们在分组讨论中还围绕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展开热烈讨论。有代表提出,新的领导班子选举产生后,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开展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其核心是要改变领导干部工作作风,应当从方案制定伊始就坚持走群众路线,而不是关起门来制定方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王德平代表表示,应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员的作用如果不发挥好,那么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也是很难达成的。一些代表提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如何体现,学习形式如何开展,一直困扰着基层党务工作者,建议加强对基层支部书记的培训,另外在党费安排上可以向基层倾斜,支持基层活动;在本科生党支部中组织开展有规律的支部活动,以凝聚同学的向心力;需要在出国留学的学生党员中进一步强化和发挥党组织的建设和作用,畅通信息沟通渠道。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