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要闻 > 正文

十年合作树典范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13-03-11  浏览:
  “与中国同济大学10年的可持续发展合作经验,有效指导了环境署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高校合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近日,在环境署内罗毕总部举行的环境署与同济大学10年合作回顾会议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政策执行司教育与培训处处长Mahesh Pradhan如此表示。会上展示了环境署与同济大学十年合作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同济大学的合作伙伴关系始于2002年5月,双方在同济大学共同成立“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共同致力于将学院建设成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亚太地区开展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科学研究、教育、培训和对外交流的重要基地”。这是环境署在世界上与大学开展合作的实体之一,也开创了同济与重要国际组织全面合作的先例。
  从此,联合国环境署与同济大学亲密携手,联袂书写合作的精彩篇章。

“人才培养”:学位教育与短期培训并举,可持续发展课程向全校辐射
  “人才培养”被视为学院的第一要务,要为发展中国家培养高水平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技术人才、企业和政府的管理人才。为此,学院汇聚各方资源,悉心培育国际化专业人才。
  随着国际硕士生培养项目、国际博士生培养项目相继启动,学院的国际生源逐年增加,学生来源日益多元化:仅国际硕士项目已累计招收来自47个国家的209名学生,历届外国学生数量超过140人。现已有来自50多个国家的300多名学子在这里学成毕业,走向广阔的国际舞台。新开设的环境工程国际硕士全英文项目也已启动。
  学位教育与短期培训并举。每年举办的“亚太地区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未来领导人研修班”已成为学院的品牌培训项目。现已累计培训近300名国外学员,主要是来自环境规划署及亚太地区政府、民间机构和私营企业的年轻领导人和未来领导人。同时,面向国内环境官员的可持续发展专业培训也亦超过了300人。
  学院还为同济“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贡献力量。充分利用学院这一平台,学院开设了面向同济全校本科生的跨学科公共选修课《可持续发展与未来》,将“可持续发展教育”向全校学生辐射。来自学校14个学院、34个专业的800多名学生选修了这一课程。
  去年9月,学院还联合校内八学院,新推出面向全校研究生的跨学科的“可持续发展”辅修专业项目, 240名研究生申请了该专业,专业方向包括“环境法与可持续发展”、“交通与可持续发展”、“设计创意与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等。不久的将来还将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可持续发展”辅修专业。

2012hjxy
留学生文化活动后合影

“科研交流”:推进可持续发展重要议题研究,携手非洲开展技术转让与合作
  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有赖科技的强大支撑,而深入、有效的“科学研究”为新技术的研发提供有力保障。十年来,学院积极致力于可持续发展领域相关议题的研究和技术的推广与合作,特别是在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中国低碳经济蓝皮书》、《崇明生态岛碳源碳汇核算研究报告》、《上海市碳交易战略》、《气候变化对于上海地下公共设施安全影响报告》,这是2012年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发布的一系列研究报告。学院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各重要领域都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不断取得新的研究成果。
  随着新的研究成果问世,学院通过举办研讨会和国际交流等形式,面向国内外大力推广成功的环保经验和技术,以促进技术转移以及与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合作。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学院积极推进环境技术向非洲国家推广,在加强中非环境领域合作、增强非洲国家的能力建设中扮演着关键性角色。比如,学院承担完成了“非洲典型国家安全供水新技术开发与示范”项目,与非洲多个水厂签署合作协议。学院交流交往活跃,仅2012年举办和协办的国内外研修班和国际会议多达10个。
  牵手同济多个学科,共谋可持续发展之路。学院新推出“跨学科学术沙龙”,邀请校内不同学科教师提出跨学科的研究课题,诸如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环境、经济、建筑、交通、生命、农业、法律等问题,供感兴趣的老师们面对面讨论。
  副院长李风亭教授表示:“不同学科教师可以从不同学科视角交流学术见解,有助于综合运用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各种技术手段,研究解决当前我们正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谋求并推动实际跨学科的深入合作。”

“未来展望”:集结并引领全球大学,未来合作前景更可期待
  “联合国环境署与大学的合作正在日益加深,这也是基于过去十年与同济大学成功的合作范例。”环境署Mahesh处长说。
  2012年,由环境署发起的“全球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大学合作联盟”在同济大学宣告成立,来自30多个国家的50所大学加盟。同济大学副校长、可持续发展学院院长伍江教授担任该联盟主席。以此联盟为平台,将进一步推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在高等教育中的传播。
  同济大学以实际行动集结并引领着全球高校。自2010年起,同济大学每年举办一届“国际大学生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大会”,来自全球的数百名青年学子齐聚,共话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这一世界关注的重要话题,以呼吁更多青年学生加入到可持续发展活动中。
  走过十年历程,合作之路愈走愈宽广。
  近日,环境署新闻司与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共同签署了《环境署与同济大学翻译和出版协议》,同济正式获得《环境署年鉴》、《我们的星球》等出版物的中文翻译和出版权。这将进一步促进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全球的传播。
  人们对双方未来的合作,抱有更多期待。
  “学院将加强对环境署所关注的七大领域的问题研究,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环境与发展政策制定和国际谈判的重要咨询研究平台。”李风亭副院长说,“学院将与中国气象局共建“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设立一批跨学科责任教席,计划招聘30名责任教授,着力建设国际性的研究团队;我们还将在同济大学大力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体系的改革与实施,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彻到各学科的建设之中。”
  “我们的目标,是将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建设成为高等教育领域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传播者,成为建设可持续发展大学的引领者,最终成为亚太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内传播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一个中心。”伍江副校长说。

       迈过十年合作:联合国环境署与中国高校的可持续合作范例

       http://www.unep.org/newscentre/Default.aspx?DocumentID=2704&ArticleID=9424&l=zh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