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组织人事报】同济大学精准发力提升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实效——带着党组织的温暖奔赴新征程

来源:组织人事报   时间:2025-09-15  浏览:

“多亏了朱老师,持续帮我沟通。”历经两个多月的多方协调,近日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应届毕业生小张终于拿到了党员组织关系接收函,小伙子对学校和老师充满感激。

原来,小张入职的外地公司尚未建立党组织,租住社区的党务工作者见他频繁出差,也难以为他办理党组织关系转接。困境之中,学院朱老师迅速行动,联系用人单位人事部门了解情况,与小张租住社区党组织反复沟通,和学校有关部门一起想办法。“朱老师每周都跟我联系,让我知道组织一直惦记着我。现在终于办好了组织关系转接,心里踏实了。”小张说。

这份“踏实感”,源于同济大学党委精准发力、温情护航,真正打通了党员组织关系转接“最后一公里”。该校党委坚持全覆盖学习培训、全周期教育引导、全方位凝聚合力,扎实做好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

同济大学为毕业生党员提供面对面咨询服务。

数字导航,

转接流程“一目了然”

“毕业季千头万绪,但组织关系转接却格外顺畅。学院的‘智信党建’把流程列得明明白白,老师还主动提醒细节。”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毕业生小石对学校组织关系转接服务赞不绝口。

针对毕业生党员离校时间紧、去向分散、进度不一等难题,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党委开发“智信党建”数字平台,主动对接上级党建平台和学校“党建e家”平台,编织起一张高效协同的数字网络。

该数字平台将服务前置,主动嵌入毕业生离校流程。党员在线提交离校申请后,平台即刻推送专属提醒,清晰列出转接流程与注意事项,成为贴心的“离程导航”。党员在线发起转出申请后,系统瞬间触发短信直达党支部书记与学院组织员。转接进展在平台一目了然,党员、支部、党委三方信息同步共享,彻底告别“电话催问、反复跑腿”的低效模式。小石回忆,当时两分钟就完成了线上提交,“进度随时可查,关键节点有提醒。带着党组织的这份温暖奔赴新征程,我们更有底气”。

“学校相关部门和各级党组织全力做好毕业生党员管理工作,各个学院还不断探索新方法、新形式。”同济大学党委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介绍,从“纸间”到“指尖”,从“跑多次”到“线上办”,智慧平台构建起“党员申请—支委把关—组织员协调—党委监督”的责任闭环,信息流驱动任务流,确保环环相扣、精准高效,转接周期大幅缩短,党员满意度持续攀升。

温情守护,

特殊个案“一人一策”

确保党员组织关系转接顺畅,不仅在于流程优化,更在于对特殊个体的倾力帮助。

小张回忆说,7月的时候,自己因学业问题暂时留校。当时心里难免有些失落——同学都毕业了,自己落了单。就在这时,学院朱老师主动伸出援手,“组织生活不能断,你来我们支部”。小张被纳入了朱老师担任书记的支部,主题党日、理论学习一样不落,直至顺利完成答辩,离沪发展。

每逢毕业季,总有学生在组织关系转接过程中面临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在同济大学,毕业生党员都有相同的感受:学校党组织对我们不离不弃。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硕士毕业生小王对此体会尤深。小王在高中时就已入党,大学期间表现优异,还曾担任党支部书记多年,但由于缺少关键的证明材料,就业单位无法接收他的组织关系。

“党员身份认定不容含糊,但也不能让优秀的学生因此受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决心把这件事办妥。学院多次向小王的高中党组织和工作单位发函、致电,院党委书记还专程前往外地沟通,但始终无果。为此,同济大学党委启动向上沟通机制,咨询相关部门,终于,从政策依据到操作流程都疏通了。功夫不负有心人,最近,小王的相关证明材料已准备就绪。

为及时解决各类问题,同济大学开通校、院两级“咨询专线”,统筹组织员、辅导员、党支部书记等各方力量,组建“咨询专员”队伍,对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转接中的问题和困难给予快速响应、及时解答。遇到“疑难杂症”,校党委还指导学院党委建立“一人一册”台账,做到“一人一议”攻坚解决。

机制保障,

“行家里手”护送一程

“我们党务工作者人手一份‘掌中宝’——《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指南》。这份指南系统罗列了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中的典型案例、共性问题、解决方案。”一名组织员介绍道。

根据毕业生党员群体特点,同济大学党委对相关党务工作者开展系统化、精准化专题培训。针对专职组织员,安排组织部门分管负责同志、经验丰富的优秀组织员作为师资,开展“组织工作我来讲”专题培训,分享工作案例、剖析工作难点、传授工作方法。针对学生党支部书记,开展“卓越·领航”专题培训,将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融入小组主题研讨。学校党委提出要求:“党务工作者必须成为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的‘行家里手’。”

为提升毕业生党员管理实效,同济大学建立“学校党委—学院党委—党支部”纵向贯通责任机制,全方位凝聚合力:学校党委统筹谋划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加强领导和指导;组织部门定期下发督办函,掌握学院党委阶段性工作进展;学院党委履行主体责任,定期分析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转接情况,做好具体指导;党支部履行具体职责,着力解决党员组织关系转接中的困难,并把保留组织关系的党员纳入日常教育管理。同时,将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纳入各级考核,督促责任落实。

“我们以组织赋能提升管理精度,更以组织温情守护每一名毕业生党员。”同济大学党委组织部负责同志说,“要确保每一名毕业生党员‘离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无论他们走向国家重点岗位、基层一线,还是远赴海外深造,都能带着组织的温暖与力量自信启程。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FC00-TdLkyrJf4e5qZrFyw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