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学子在第九届全国化学类专业大学生科技活动交流会上斩获双奖
来源: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
时间:2025-11-17 浏览:
近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2025年“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化学研讨会暨第九届全国化学类专业大学生科技活动交流会在武汉落幕。同济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潘雨恒、邱旭、刘欢、郑喜昕4位本科生代表,在副院长刘梅川教授的悉心指导下,从众多高校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成功斩获“优秀墙报奖”与“优秀报告奖”两项重要荣誉。

作为国内化学领域极具影响力的本科生学术交流平台,全国化学类专业大学生科技活动交流会旨在集中展示化学类专业本科生的科研训练成果,搭建跨高校、跨学科的学术沟通与合作桥梁,覆盖化学各二级学科及与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等领域交叉融合的前沿研究方向。自创办以来,交流会已先后在厦门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等顶尖高校成功举办八届,成为激发本科生科研热情、培育化学领域创新人才的核心载体。本届交流会汇聚了全国多所高校的优秀本科生参与,通过墙报展示与口头汇报两大形式,全面开展学术交流与成果评审工作,为青年学子提供了展示科研能力、碰撞学术思想的优质平台。
为保障此次参赛工作顺利推进并力争佳绩,费泓涵、孟瑞晋、汪建营、谷红波4位指导教师精准聚焦赛前准备核心环节,围绕科研成果的学术表达规范、实验数据的系统梳理、展示内容的逻辑优化等关键要点,为4名参赛学生量身定制指导方案,并开展一对一精细化辅导。在指导教师的耐心点拨与作品的反复打磨中,参赛学生不断精进作品质量,力求在展示中呈现最佳效果。

历经多轮严谨评审与现场深度交流,同济学子脱颖而出。在墙报集中展示环节,郑喜昕同学的作品凭借扎实的研究内容与清晰的呈现形式,成功获评“优秀墙报奖”;在口头汇报环节,邱旭同学以条理清晰的逻辑架构、精准专业的学术表达,结合对研究问题的深刻见解从容应答评委提问,最终斩获“优秀报告奖”。


在交流环节,同济学子主动搭建跨校学术沟通平台,与多所高校师生展开深度研讨。在分享自身科研进展与研究心得的同时,他们积极学习借鉴其他高校在本科生科研训练体系构建、学术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的先进经验,进一步拓宽了学术视野,积累了宝贵的学术交流实践经验。
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负责人表示,此次获奖充分彰显了同济化学专业本科生卓越的科研训练成效与突出的创新潜力,是学院本科生科研培养体系的阶段性成果。后续学院将持续完善本科生创新创业项目指导模式,依托基础学科化学拔尖基地2.0平台,加强本科生课外科技活动指导,鼓励学生参与跨学科研究与高水平学术交流,不断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培养化学领域拔尖人才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