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快讯 > 正文

同济学子在2025年度中国青年科技创新“揭榜挂帅”擂台赛中获佳绩

来源:校团委   时间:2025-11-06  浏览:

近日,2025年度中国青年科技创新“揭榜挂帅”擂台赛在全国多个赛区落下帷幕,该赛事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8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全国设立8个主擂台城市。同济大学参赛团队在赛事中奋勇争先、屡创佳绩,共斩获20余项大奖,其中擂主1项、特等奖5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及优胜奖1项。此外,在“人工智能+”专项赛中荣获特等奖1项,并被评为“最受欢迎奖”;在“人工智能+”应用赛中荣获二等奖1项。获奖项目覆盖人工智能、高端装备、新材料、能源开发等多个前沿领域,展现了学校在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方面的前瞻视野、扎实举措与卓越成就。

擂主项目介绍

基于多源数据的航班态势推演与智能恢复

团队成员:陈震、李红涛、余睿、任必祥、张羽凡、唐茂鑫

指导教师:邢莹莹、李璨

项目简介:我国民航航班运行面临天气扰动频繁、航班密度高、运行复杂度大的多重挑战,传统依赖人工经验的调度方式难以满足高效运行需求。项目聚焦航班气象-运行多源数据融合与智能决策,构建航班运行态势推演与智能恢复技术体系,实现多模态数据的智能感知、航班流量预测、延误预测与协同恢复。探索人工智能在民航运行中的应用路径,为构建安全、智能、高效的智慧民航运行体系提供技术支撑与创新方案。项目聚焦民航运行核心痛点,以多源数据融合与人工智能技术突破瓶颈,为航班运行提供精准态势推演与智能恢复方案,有效提升抗扰动能力与运行效率,为民航数字化转型提供自主可控的技术支撑。

特等奖项目介绍

化眼识油,极限提采——未来提高采收率化学剂研发的A14S解决方案

团队成员:张峰源、司维、闫金硕、李佳宇、王磊、韩梦阳、王梓、尹婉竹、廖政裕

指导教师:汤继周、耿建华、吴南

项目简介:项目聚焦我国老油田初次采收率低、传统驱油剂研发效率低等行业痛点,构建了“分子设计—驱替模拟—反馈优化”三位一体研究体系,实现了知识图谱引导的分子定向生成,高效推荐超低界面张力的高潜力驱油剂分子,显著提升研发精准度与效率。项目意义在于为我国油气资源高效采收提供了理论与方法支撑,推动AI for Science在能源领域的落地应用,助力国家能源安全与开发技术自主创新。

深层煤岩气水微观竞争吸附机理及其生产实践意义

团队成员:李柠、胡文博、陈世航、张敏、张菲凡、何储恩、吴佳豪、黄昊伦、吕建航

指导教师:汤继周、张丰收、陈敏

项目简介:项目聚焦深层煤岩气开发痛点,以2200米原位煤岩为样本,通过跨尺度实验破解气水竞争吸附机理,结合多物理场模拟与CNN-LSTM智能算法,提出最优施工方案,可使单井产气量提升15%-20%。项目不仅填补了深层煤岩气跨尺度研究的空白,更助力国家能源安全战略,为我国超40万亿m³的深层煤岩气资源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基于国产算力的无人机载荷图像实时智能感知与推理系统

团队成员:刘凝哲、林奕如、闾俊祺、郑梓健、达思睿、张严涛、常凯鑫

指导教师:丁志军

项目简介:项目紧扣国家发展低空经济的战略需求,聚焦当前无人机载荷图像处理系统在高精度实时感知、高可靠意图推理、高可用适配部署等方面存在的技术短板与市场空白,设计并实现了基于昇腾算力平台的无人机低空图像智能感知与意图推理系统,及一套国产算力无人机载荷图像处理核心技术,涵盖多模态多尺度特征增强的轻量目标检测、外观-位置特征并行融合的多目标跟踪、数据模型双驱动的个体意图分层解析、多层语义建模的群体意图组合推理、双重敏感度融合的抗干扰剪枝,以及基于任务时长预测的CPU-NPU联合调度等6项关键技术成果,显著提升无人机系统的决策智能与多场景应用能力,为我国智能无人装备领域的战略突破提供有力支撑。

面向异质集成的等离子体活化晶圆键合技术与设备

团队成员:宋一平、马玄哲、刘华

指导教师:姜本学、施卫国

项目简介:项目以“等离子体活化键合(PAB)性能优化与产业协同研究”为核心,聚焦先进封装过程中的界面结合问题,围绕能量活化、表面平整和孔洞抑制三个方向进行改进。通过优化工艺参数与前处理流程,项目实现了更高的键合强度和更低的孔洞率,验证了技术的稳定性与可重复性。项目还与多家企业展开合作,探索了从实验研究到设备优化的落地路径。项目成果有助于提升国内PAB工艺的可靠性和产业化水平,为光电、MEMS等领域的高质量封装提供了参考方案,体现了高校科研在工程应用与产业结合方面的积极探索。

基于国产BIMBase图形平台的工程建模软件开发

团队成员:高鼎辉、孙哲、陈美玲、陈首宇、杨博

指导教师:王彦博

项目简介:项目以国家“十四五”规划中“加快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战略为指引,依托国产BIMBase平台,针对钢结构与减隔震工程的三维数字化建模难题,成功开发了面向复杂节点与减隔震构件的参数化构件库和智能插件。项目涵盖设计、施工、运维及拆除四个阶段,包含参数化建模、算量统计、节点施工动画、减隔震构件实时监测与震后性能评估五项核心功能,实现了结构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管理。项目成果有效提升了钢结构与减隔震工程的信息化与智能化水平,为国产BIMBase平台的推广应用和数字中国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基于人工智能的药物与先进药物递送智能体构建

团队成员:张旭东、唐若蕙、赵文镐、刘雪婷、石丽华、王致远

指导教师:陈广、瞿三清、张艳平

项目简介:缓慢的药物研发逐渐成为全球健康的重大挑战,为构建从药物研发到精准递送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同济大学科学智能团队提出了人工智能赋能的全闭环药物开发与递送平台——智为药物,旨在解决传统药物研发中周期长、成本高、风险大等关键问题。团队提出了从靶向分子生成、虚拟筛选到纳米递送载体设计的创新性解决方案与端到端平台,有效加速了药物研发进程。

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此次中国青年科技创新“揭榜挂帅”擂台赛中,同济学子以扎实的专业知识、卓越的创新能力与强烈的使命担当,交出了一份亮眼的青春答卷。他们不仅在赛场上展现了同济智慧,更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中践行“同济天下、崇尚科学、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新时代同济文化。未来,同济大学将继续以“挑战杯”“揭榜挂帅”等高水平赛事为平台,深化科教融合、产教协同,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引导更多青年学子投身科技创新主战场,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更多“同济力量”。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