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地面塌陷 守护城市安全”小学生科普活动在同济大学举行
来源:土木工程学院
时间:2025-10-09 浏览:
9月27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学传播类专项项目支持下,“探秘地面塌陷 守护城市安全”全国科普月小学生科普活动在同济大学举行,来自同济大学附属实验小学、上海市杨浦区杨浦小学分校、同济大学附属新江湾实验学校、上海市第二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等多所小学的60余名学生及家长参加。活动由同济大学主办,岩土及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同济大学附属实验小学、上海市杨浦区杨浦小学分校共同承办,民盟同济大学委员会、上海市地质学会、Underground Space编辑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工程风险与保险研究分会、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岩土力学与工程专委会参与协办。

本次科普活动秉承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贯通式教育理念,按项目化学习思想设计,由同济大学与同济大学附属实验小学、上海市杨浦区杨浦小学分校共同组织,科普活动以“探秘地面塌陷 守护城市安全”为主题,通过专家讲座、实验室参观、科学游戏、创意绘画作品交流等多样化形式,向小学生普及地面塌陷灾害与智慧防控的相关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安全意识和人文素养。同时,活动也让小学生及家长深入了解同济大学的校园文化,切身体验同济生活。
岩土及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张清照副教授为大家带来题为《当心脚下陷阱!争当安全卫士》的精彩科普讲座,借助生动有趣的动画短片和直观易懂的图文资料,介绍了城市地下空间的构成,地面塌陷的类型、成因与机理,以及如何防控的相关知识,告诉大家遇到塌陷该怎么办,让小朋友们对地面塌陷这一科学命题有了更具象、更深刻的认识。现场小朋友纷纷举手发言,气氛活跃。


在科学游戏环节,在科学教练们的指导下,小朋友们开展了砂土液化诱发地面沉陷、岩溶塌陷诱发地面沉陷、管道漏水诱发地面塌陷等富有趣味性和教育意义的小游戏,大家协作搭建地下结构、管道、土层等模型,并模拟了降雨作用、地下管线断裂、地下溶洞、振动等多种因素诱发下的地面塌陷过程。小朋友们分组协作,亲手搭建起包含土层、管道、地下结构与地面建筑的微型地基模型,并通过模拟振动、降雨、管线渗漏等多种情境,见证了“地面塌陷”现象产生的全过程。


实验室参观环节,在老师的带领下,小朋友们分批次前往振动台、风洞和离心机三大实验室,近距离了解地震、台风和超重力环境模拟平台的运作原理及科研价值,对科学技术在自然灾害防灾减灾中的重要作用有了全新的认识。



在作品展示与交流环节,小朋友们纷纷展示了精心创作的绘画作品,并通过简短的汇报,将自己对地面塌陷灾害及其防控治理的理解融入富有创意的表达中。尤其是在科技与人工智能治理灾害方面,孩子们的构想充满奇思妙想与趣味性,从智能防治到AI预警系统,一幅幅作品不仅展现了他们独特的创造力,也传递出对防灾减灾的深刻思考。评委老师们对作品逐一点评,肯定了孩子们的创意与思考,现场掌声不断。这些童趣盎然、巧思满满的作品赢得了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活动最后,根据小朋友们在科普汇报、科学游戏中的表现及专家们对绘画作品的点评,评选出了“小小科学家”“小小工程师”和“小小艺术家”三个奖项。小朋友和家长们纷纷表示,此次活动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通过项目化学习真实体验了研究生大哥哥、大姐姐的学习和科研经历,是难得的科普体验,期待以后能更多地参与此类富有意义的科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