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视点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教视点 > 正文

博客圈“圈”出新天地

来源:   时间:2008-09-19  浏览:

——上海大学生社会实践网开设大学生博客圈

今年八月份,在共青团上海市委的发动下,在沪高校联合建立了上海大学生社会实践网,并在网上开通大学生博客圈,以网络日志的形式交流和展示社会实践的成果和心得。博客圈开通后,受到了大学生们的广泛欢迎,形成了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千百支实践团队远程互动、积极交流的红火局面。上网聊心事成为今夏上海大学生中的一股新潮流。

有话大声“说”出来

随着社会实践活动的日渐成熟,社会各界对活动效果的期待也越来越高,在小部分学生中出现认识偏差,社会实践开始出现杂音。面对社会的关切,大学生们有自己的看法。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学生将中国青年报和中国教育报等相关媒体的报道转载到博客圈内,引发了学生们的思考。复旦大学金文炯同学认为,适时地走出象牙塔,与社会上的人事物“亲密接触”是非常必要的。而暑期社会实践就是一次很好的接触社会、学以致用的机会。另一位同学叶琦蔚在博客里这样写道:“本次社会实践不啻为我们以专业性的视角观察社会现实的一次绝好机会。我们真的想从这里迈开步伐,不再‘为赋新词强说愁’,而是用真诚的眼光将现实的悲苦纳入心中。”从博客反映的内容来看,大学生们对社会实践活动有着较为客观清醒的认识,他们在博客圈里向社会诚恳地回应,“或许在那些大人的眼里,这只是一群孩子走形式的任务。但是,我们坚信,踮起脚尖,我们就离太阳更近了一步。”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博客圈内一校一博的设置给大学生提供了发挥的空间,几乎每个博客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东华大学的博客界面几日一变、独具匠心;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博客绿意盎然、以典雅取胜;上海体育学院的博客主题是“喜迎奥运共建家园”,以体育为主打;而上海音乐学院的博客则充满了艺术气息。各个高校尽展所长、各显神通,对博客进行个性化设计,充分彰显了自己的专业特色和校园文化。

大学生爱美也爱真。他们认为,真理是越辩越明的。学生们需要这样一个能够自由表达意见、展开民主讨论的虚拟场所。博客圈及时满足了学生的表达、交流甚至是争论的需要。我们欣喜地发现,大学生们不仅关心自身的成长,同时也时刻关注着国家大事和百姓民生。博客圈里似乎能听到他们青春之花盛开的声音。华东政法大学暑期社会实践调研队队员们在圈内发表了《小袋子·大问题》的随队日记,调查“限塑令”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上海财经大学千余学子赴千村调查农民收入问题,在博客上实时播报调查进展,在校园内外造成了不小的震撼。家事国事天下事,大学生在博客圈里尽情地表达自己对社会的看法和见解。

小家变大家博客兄弟亲

每个博客就是一个小家庭,博客圈把一个个小家凝聚在一起,成了申城大学生的网络家园。博客之间友情链接,互加好友,忙得不亦乐乎。各高校比学赶超,以自己的青春笑靥在圈内露“脸”为荣,争相和兄弟高校分享自己的实践心得。交通大学在博客圈内链接了学校的博客秀,吸引了一大批学生的眼球。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高校也纷纷开放了自己的社会实践网站、bbs或博客。

博客圈还根据抗震救灾、奥运志愿服务和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三大专项行动开辟板块交流,将圈内相应的文章单独摘列出来。这种做法打破了学校的界限,更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鸣。第二军医大学的实践团记录了在灾区一线建“临时小医院”的前前后后,感动了无数点击者。同济大学的8人博士团走进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其多视角、多层次的系统研究在本科生中引起强烈反响。

节约型社会是口号更是行动

上海今年开通社会实践大学生博客圈,除了利用网络方便快捷的特点构建大学生交流平台外,还有另一层深意,那就是更加明确今年社会实践评比节能环保的导向。近几年来,在社会实践的总结评比中,各个学校都会制作精美的总结册,费财费力。今年上海的总结评比将以博客的建设为重要指标,重点考察实践活动的质量和大学生的实践体验。对于此项举措的出台,各高校纷纷表示欢迎,一致认为“博客评选法”节约了人力物力和财力。东华大学金博文同学说,“以前实践评选大家会攀比纸张印刷质量,开设博客圈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节约了成本,大家真刀真枪地地看活动效果比实践质量,很实在!”

截至日前,上海已有50多所高校在该博客圈安家落户,上千支实践团队上传实践信息,共发表日志1831篇,图片1766张。其中不少活动报道被收录进《上海大中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简报》,和兄弟省市的院校进行交流学习。

上海大学生社会实践网 2008年9月19日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