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视点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教视点 > 正文

上海高校大学生清明祭扫感恩思源敬贤思齐

来源:   时间:2008-04-04  浏览:

到老校长雕像前说几句心里话,传诵烈士学长的感人故事,书写跟清明有关的诗词歌赋……大学校园里涌动着一股感恩思源、敬贤思齐的动人情怀。今年清明节首次列为法定节假日,几天来,身在校园的大学生虽然不能回到家乡祭奠先人,但他们通过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表达对先贤的感恩之情。

怀念老校长,重温大学精神

“老校长刘湛恩舍生取义为国捐躯的精神值得我们后辈永远铭记”,“刘湛恩烈士倡导的‘积极的、前进的、建设的、牺牲的’沪江精神至今仍是上理精神的瑰宝”……这是连日来上海理工大学的同学们在“纪念刘湛恩校长殉难70周年”网站上发表的感言。刘湛恩是上海理工大学前身——沪江大学的第一任华人校长,1938年4月7日,他突遭日伪收买的暴徒袭击而牺牲。除了情真意切的感言外,在网站的“缅怀活动”栏目,同学们纷纷为刘湛恩烈士点烛烧香,献花敬茶,在虚拟世界中用传统的祭奠仪式表达追思之情。

在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创始人潘序伦的塑像前,近百名学生进行诚信宣誓。同学们表示一定秉承立信“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事、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成”的校训,不辜负潘校长的期望。财政与税务系学生叶嘉,一边用纸巾抹泪,一边说:“我每天都从潘校长的塑像前经过,却很少驻足。今天,我面对着老校长能说出我的心里话,表达我们的怀念,我非常激动。”

复旦大学学生前往老校长陈望道的墓地进行祭扫活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行老校长王季愚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重温老校长的谆谆教诲。复旦大学计算机系一年级学生小腾动情地说:“来到这里祭奠老校长,不仅是追寻他的足迹,感受他的风采,也让我们对母校的精神脉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

祭扫烈士学长,感恩思源

几天前,上海师范大学的师生来到贺宝根烈士墓前,献上花篮和鲜花。去年夏天,该校旅游学院地理系教授贺宝根因勇救在科研考察中遇险的学生,在崇明东滩附近被大浪卷走,不幸遇难。老师和学生纷纷表达自己的心声,“贺宝根烈士是我们的好老师、好同事、好兄长,他的大爱之心和大义之举感动过千千万万的人,在每个人的心中矗立起一座丰碑,为学校留下了一份珍贵的遗产。”大家纷纷表示,要争做贺宝根式的好老师、贺宝根老师的好学生。该校旅游学院学生自发组织以贺宝根烈士名字命名的“师德师风实践社”,表达了对恩师的无限缅怀之情。

在立信会计学院80年的发展史上,有不少革命志士为新中国的成立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其中就有4位当年在立信就读的学生。然而,由于当时条件有限,4位烈士的生平事迹等相关材料,或语焉不详、或残缺不全。清明来临之际,校团委组织学生开展了一场请烈士“回家”的主题活动。学生分赴龙华烈士陵园搜集资料,走访烈士亲属和社区,进一步丰富校史。上海理工大学开展了“感恩思源,敬贤思齐”清明民俗文化周系列活动,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受到了学子的积极响应。在座谈会上,大学生畅谈父母、老师、社会、他人给予自己的恩情。上理工大三学生童文强发言说,在这样一个传统节日里,感恩应该成为我们共同的心声。

传唱清明诗歌,传承民族文化

上海高校曾经在大学生中开展了一次调研,结果显示,虽然认为清明节是一种传统习俗的学生有63%,但是有超过70%的学生表示对清明节不太了解。不少高校辅导员告诉记者,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是对80后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绝佳机会。

昨天,复旦大学举行“埋首作骚赋,长啸吟九歌”活动,包括经典诗歌展示、诗歌点播、赛诗会等,复旦清明赛诗传统在这个清明节得以恢复和延续,并以崭新的形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复旦人加入。记者发现,在复旦书院男女生宿舍楼里,张贴的经典诗歌吸引着来往学生的眼光。

在同济大学,一场书写清明诗歌的活动同样吸引了大学生的广泛参与。学生们收集了清明主题的诗词曲,细细体味传统文化。昨天在活动现场,大学生们用手中的毛笔书写“清明时节雨纷纷”等经典诗句以及宋之问的《途中寒食》,杨万里的《寒食上冢》等作品。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