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视点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教视点 > 正文

两会视点:政协委员呼吁重视国家人才安全

来源:   时间:2003-03-13  浏览:

人才外流对发展中国家弊大于利

【报告】

根据学术界的研究,如果要使国际人才流动对输出地经济发展有益,良性的比例应该是出国人数与回归人数为2∶1。根据资料统计,我国20多年来共有近60万各类专业人才出国学习,只有15万多人以各种方式回到内地工作,其中尚未涉及就业后“跳槽”到国外工作的人员。

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的有关统计显示,我国人才的外流已不再是以粗放型的劳力输出为主,白领已取代蓝领成为外出工作人口的主要份额。这是我国人才外流中质的变化。与此同时,所谓外流不仅是对流向海外而言,也指那些随着国内外国企业在华本地化战略的实施而外流到这些部门的智力人才。

国际劳工组织对全世界152个国家移民的研究报告指出:“人才外流对不发达甚至是低度发达国家造成了极为消极的影响,教育程度高的青年外流增加,这使国家经济停滞,加剧了自身经济发展竞争力的欠缺。”

【点评】

民进中央常委、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官员常城委员:

有人曾用“篡改”后的诗句“西出阳关多故人”形容近年来中国人才向西方国家流动的状态。其实,人才的外流问题由来已久。就全球范围而言,也具有相当的普遍性,绝非中国一家的“专利”。不过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全球化经济进程的加快,国际上对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将对一个国家的科技、经贸乃至社会稳定和文化发展,起着成败攸关的重要作用,对发展中国家尤其如此。

造成以上情况的原因有多种,但西方发达国家采取种种办法,设法吸引外国人才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蒙受人才流失损失的发展中国家自然是首当其冲,但的确也不仅仅限于发展中国家。人才流动确实具有普遍性,也说明这种现象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我们需要用一种科学客观的态度来分析这种现象。

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规模合理的人才外流,对我国掌握第一手先进信息和经验,跟踪世界科技发展动向和最终发展壮大自己的人才队伍,都不失为明智之举。我们需要客观地看到人才外流具有的积极层面的意义,才能够在人才的问题上不再回到闭关自守或者出现因噎废食的现象。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必须看到,移民现象特别是人才外流,对发展中国家总的说来是弊大于利的。如果人才外流在某一领域发生得突然急剧,就会造成很大危害,甚至使科研和企业的许多朝阳项目因人才流失造成“智力或知识断代”而陷入危机。原东欧和中欧的一些国家已经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纳税人用自己辛苦所得投入教育事业培养出的人才,流失到发达国家,对民族、对国家都不能不说是一种肥水流入外人田的重大损失。哈佛大学一位教授与他的两位助手发现:居住在美国的100万印度人口,只占印度人口的0.1%,但其产生的价值却占印度国家收入的10%。情况确实是严峻的。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应当高度重视人才流失的问题,全方位地加强人才安全政策。首先第一道防线当然是要设法留住或吸引人才。但目前我国还没有可以遵循的人才安全方面的立法。

积极采取策略应对人才流失

【报告】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加大了吸引人才流入的力度。美国在1990至1998年间,从全球引进了1850万合法移民,其中30%的移民持有学士以上学位,大部分是22至40岁的中青年。2001年,美国移民局发放了20万个H—1B签证(用于招聘科技人员的签证),其中印度占46%,中国占10%,菲律宾占4%;德国政府最近开始了“绿卡计划”,德国工业界联合会认为,在电讯、电脑等行业共缺少15万个专才,绿卡计划的目标首先瞄准了印度和中国,日本计划使外籍科研人员比例提高到30%;芬兰甚至已经将外籍科技人员的税率减低到当地人员的58%。可以认为,国际人才争夺战的白热化阶段已经到来。

【点评】

澳门康泽工商有限公司董事长廖泽云委员:

我们要在继续开放的局面下,分析人才流失的原因,找到合理的对策。

首先,我们应该不遗余力地继续确保国家稳定、政治开明和经济持续增长,此为遏制人才流失的根本之举。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自美国“9·11”事件以后,对比国外经济低迷、就业难度增加和社会风险增强,中国则政治稳定、经济快速发展、机会空前涌现,使海外华人回国工作形成一定热潮,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长期人才流失趋势的发展。此即为这方面的明证。

第二,进一步强化爱国主义教育是在全民意识中筑起防止人才流失大堤之根本。努力创建人才培养、使用的良好软硬件环境,形成既有民族凝聚力,又有人人发挥所长、个个身心舒畅的社会氛围。海内外学子均以服务祖国为荣,同时也能够共用国家繁荣之成果。

第三,改进我国教育、科研体制,从源头上制止人才流失。发展教育绝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发展教育行业,而应衡量教育对国计民生真正的贡献。对于新时代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特点,应该将高等教育和初等教育、国民教育和在职学习、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等方面的投入比重、发展规模、考量体制等方面的问题研究清楚。有关部门需要进一步研究,根据本国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计划,纠正教育发展中的失误。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将教育投资的重点放在普及基础教育、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和继续教育上,适当调整高等教育的学科专业结构和发展速度,有效地减少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技术人才的失业人数。

第四,尽快将人力资源开发作为国家战略重点是全面解决中国人才流失问题的长远方向。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中国的人力资源有可能是最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然资源。为此,我们要将企业和民众中把培养人才的投入视为消耗和成本的观念,转变为人力资源投入是最具有效益的投资的新理念。面对发达国家争夺世界优秀人才的趋势,制定和实施积极的“人才回收”政策是解决人才流失的关键。

为留学人员归国创业搭建五种舞台

【报告】

据调查,目前我国有些地方对留学人员回国工作和服务还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和误区。某些地方鼓励留学人员回国工作,仅仅是为了片面追求“重视人才”的口碑效应,而不是从一个地区和城市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度来认识其重要性,不是从通过人才和智力资本的聚集来吸引和激活各种社会资源,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高度来认识其重要性。一些人(甚至包括一些领导干部)对留学归国人员存有错误想法,认为“回来的没本事,有本事的不回来”,有的人在看待归国留学人员时眼中只有资金和项目。由于这些程度不同的偏见,加上对海外留学人员在国外艰苦奋斗的经历不太了解,使得有些地方甚至个别领导,没有把他们当作国家的宝贵资源来对待,从而使留学归国人员在某些方面感到不顺,进而出现了回国后再次出国的现象。

【点评】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胡旭晟委员:

回国工作为国服务的海外留学人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宝库。留学人员特别是归国留学人员对社会的贡献,绝不仅仅是学术成果、创业项目和资金。因此,我们呼吁必须全面认识留学人员的价值,充分发掘其潜在的思想文化资源、专业技术资源、国际人际资源、对外形象资源,切实为归国留学人员创业搭建五种舞台:

经济创业舞台。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断优化经济环境,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为归国留学人员经济创业搭建社会环境“大舞台”;进一步加大对我国现有留学人员创业园的支持和投入,充实创业园创业服务队伍,以高新区“二次创业”为契机,将创业平台建设和政府职能转换结合起来,在政府引导下,将各种有关的行政资源、社会资源进行整合,引入市场机制,发育和完善孵化体系、投融资体系、中介体系等服务载体,打造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核心经济舞台;进一步加大对留学人员创业资助资金的支持力度,在增加基金规模的同时,可采用委员会制进行管理,从而将分属政府几个部门的工作在运作功能上合为一体,提高资助资金的运行效率。

参政议政舞台。归国留学人员大多有着开阔的视野,多方面的先进知识,高度的爱国热情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是一支难得的参政议政力量。各级人大、政协、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团体要向留学回国人员敞开大门,鼓励他们积极参政议政,并为之提供参政议政的便利和舞台。

职业发展舞台。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归国留学人员通过正常程序进入政府机关、高等院校、创业园区、科研机构和重点企事业单位,从事专业工作和公共管理工作,为留学人员提供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思想表达舞台。各省市应采取多种形式,如新闻专访、电视专题、报刊专栏、人物介绍等,为归国留学人员提供其表达思想的渠道。

学术研讨舞台。进一步活跃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归国留学人员的学术研讨活动,同时要考虑积极组织和吸纳回国创业或在企业供职的留学人员参与学术活动。

《中国教育报》2003年3月13日第2版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