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视点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教视点 > 正文

解析“研究型大学”

来源:   时间:2002-12-08  浏览:

创办一流大学或研究型大学正成为越来越多的高校所追求的目标。在日前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举办的第三届中国教育国际论坛期间,在“研究型大学及重点实验室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主题论坛会上,专家们对研究型大学的内涵、外延及建设提出了各自的见解。

研究型大学什么样

作为主旨发言,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王战军教授在课题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给研究型大学下的定义是:以知识的传播、生产、应用为中心,以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培养高层次精英人才为目标,在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和科教兴国战略中起重要作用的大学。“一般来讲,研究型大学学科比较齐全,以基础研究见长,具有整体科研实力和以培养创新人才为核心的教育实力,以及具有科学、知识、人才的整合实力和集成作用。”王战军教授阐述道。

美国全国工程科学院院士丹莫特教授对研究型大学的内涵和氛围作了如下描述:知识的传播和创造―――教学和科研是研究型大学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研究型大学的教授用自己的研究向学生传授最新的成果,学生感到学知识是一种创造的行为。在研究型大学就读的学生与众不同的地方,是他们在一种研究型的文化中成长,有强烈的求知愿望和探知精神。

美国卡内基教育研究会对研究型大学的分类标准,2000年版比1994年版已有了明显变化,前者已不再以联邦政府投入科研经费的多少作为分类标准,而提出了在15个学科有50个以上的博士学位授予权和3个学科有10个以上的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两种分类。王战军教授对此分析说,这实际上是对研究型大学概念的拓宽,从而反映出对此概念的认识是处在一个动态的变化中。

尽管中外专家对研究型大学都还没有一个确凿的定义和权威的评价体系,但通过王战军教授所进行的一项问卷调查,却可以看出教育界人士对研究型大学基本有了共性的理解与评判。这份调查向53所设有研究生院的大学的校长、院长和部分专家发出了180份问卷,从收回的125份问卷中可以看到,对研究型大学的评价指标中,学术声誉位于榜首;第二是国家级重点学科数;第三是两院院士和长江学者数;从第四到第十依次是:近三届国家级三大奖获奖数;承担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数;全日制在校研究生与本科生的比例;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比例;近三年国家级纵向科研经费的总额;近三年被 S CI收录的论文数;近三年博士学位授予数。

在公众心目中,一般都把美国的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英国剑桥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与研究型大学相提并论,中国各高校的奋斗目标中,建设“一流大学”和“研究型大学”的提法都存在,因此人们自然要提出“一流大学”和“研究型大学”相同与否的疑问。王教授在解释两者之关系时说,一流大学具有相对性,他强调的是一种水平、一种地位,具有在一定的指标体系下相对排名的性质,例如,国内一流、国际一流;而研究型大学具有一定的绝对性,它更强调内在性,是达标性的国家指标体系下的概念。简单地讲,研究型大学重在建设,重在过程;一流大学重在评价,重在结果。北京科技大学发展规划办公室主任刘国权教授的发言也涉及到了二者的划分,按照他的分析,世界一流大学都是研究型大学,但是二者之间却没有可逆性,研究型大学的规模和档次不一定都很高,有高水平和一般水平之分。

中国有否研究型大学

在中外大学校长论坛期间,本报记者就曾听到国内大学校长们评判研究型大学的不同声音。

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陈皓明教授说,到目前为止,中国的研究型大学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提法的层次上。研究型大学区别于教学型大学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培养出来的人具有相当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而我国在此方面还有相当距离,最大的差距表现在课程缺乏研究性,所以我国的研究型大学还没有真正形成。

人们也许会提出疑问,难道中国的名牌大学都不属于研究型大学吗?作为一种回答,刘国权教授在论坛发言中引用了3月12日《中国教育报》上的一篇文章:经有关数字的统计分析,我国名牌大学与美国一流研究型大学差距很大,最突出地表现在原创性成果、教师质量、科研经费和国际化水平上。这里,刘教授显然是在世界一流大学与研究型大学之间划上等号。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也曾经有过类似见解:我们和世界一流大学还有很大差距,具体体现在,原创性创新成果太少;师资队伍相对落后;博士生水平相对落后这三个方面。

中国立志建设研究型大学

今年以来,在中国高校,创办研究型大学的口号此起彼落,表明高教界基本达成了共识:建设研究型大学的时机已经成熟。王战军教授说,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是提升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需要,是中国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产生世界一流大学必要的环境与土壤。刘国权教授认为,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发挥高校科技创新作用,是促进科技与教育结合的迫切需求。陈皓明教授提出,建设研究型大学是中国高等教育和中国大学的一个目标,其根本目的是要培养治国之才、创业之才、学术大师这些现代社会需求的高层次人才。

有中国特色的

研究型大学如何建

本刊曾于8月7日以“创建一流大学,中国校长想什么”为题,荟萃了13位校长的观点,其中不少也涉及到研究型大学的建设问题。本次论坛会上,对这一议题的讨论更加深入,观点更加鲜明。

王战军教授提出了四句话:一是国家投入是关键。国家实验室和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应建在研究型大学,他们是国家投入的重要载体。通过走访美国顶级的研究型大学,可以看到,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投入基本占科研经费的80%以上。二是办学理念创新是前提。创新理念包括:要有一流创名牌的意识;有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规划;有吸引一流师资和选拔一流生源的措施。三是宽松的学术氛围与公平、公正、激烈的竞争环境是沃土。四是科学、合理、公正、易行的评估体系是保证。

陈皓明教授关于“学科建设是建设研究型大学之根本”的论点,可以说代表了清华的理念与追求。据他介绍,在清华学科建设规划中,明确提出:学科建设是研究型大学建设的核心,是实现高质量大学生和研究生培养的前提,是承载高水平科学研究和产生创新成果的平台,是造就学术大师、并使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基础。而重点学科建设是整个学科建设的龙头。陈教授继而还提出了学科建设的十项原则,即:创新性、战略性、突出重点、综合性、特色化、协调发展、学术性、有序竞争、国际化、以人为本。

刘国权教授关于“具有某些强势学科的大学如何建设特色研究型大学”的探讨也具有一定代表性。他以北京科技大学为例,提出:一方面是以若干强势学科为特色,带动学校全面发展,而另一方面根据社会和学校的发展需求,积极拓展和调整自己学科体系的发展战略。

《科技日报》 (2002年12月04日)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