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声音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声音 > 正文

孙宜学 张雅琦:借“疫”通心 培育华裔新生代“同根”意识

来源:凤凰网   时间:2020-06-29  浏览:

在此次中国抗击新冠疫情的伟大斗争中,广大的海外侨胞倾情支援祖国,发扬了团结互助、真诚包容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用实际行动表明了中华儿女的民族认同意识。目前,随着代际发展与演变,海外华侨华人群体已经发生结构性变化,华裔新生代逐渐成为了主体力量,成为维系海外华侨华人社会与祖国血脉相通的关键,在这次抗“疫”战斗中也发挥了生力军作用。在疫情期间和后疫情时代,我们应以更具有针对性的形式为华裔新生代创造、提供各种机会,感受祖国温暖,感知中国变化,促进心灵相通,增强民族共同体意识;以更精准的方式和真诚的爱引导华裔新生代进一步了解中国、认同中国、支持中国。

加强海外华裔新生代“同根”意识培育是构建中国新时代海外侨务工作首要环节

相对于父祖辈,华裔新生代群体“根”文化意识淡薄。他们从小接受居住国本土文化教育,对中华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的了解和认识不充分,在思维方式、价值观、精神品格等方面和父祖辈差异渐渐扩大,文化和信仰“本土化”的趋势愈加明显。

华裔新生代群体目前正受到“民族认同疲惫”的困扰

他们的成长过程无时无刻不处于跨文化冲突之中。他们渴望融入居住国生活,但因各种主客观因素而难以构建自如的主人翁意识,在本土强势文化影响下,他们心中充斥着难以融入当地文化并与之和谐相处的不安感,甚至会产生强烈自卑感,精神家园常常残缺,因而感到迷茫和无措,导致“民族认同疲惫”。

牢固树立海外华裔新生代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涵盖了中华民族共同的美好追求,是推动中华民族团结发展的精神动力。我们应高度重视培养海外华裔新生代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心同德,稳步铸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华夏天下一家亲”意识,共同秉承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原则,科学理解中华文化和居住国的文化内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彼此真诚尊重、包容差异,促进丰富多彩的中华民族文化与同样丰富多彩的居住国文化之间的和谐交流。

开展“寻根之旅”等文化传承活动 激发华裔新生代的“中国情”和“故乡情”

海外华侨华人群体始终是中国发展进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参与者、实践者和见证者。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增加文化认同感,建设共有的精神家园。华裔新生代是中华文化海外传承的生力军,中国政府和相关机构应主动与海内外华侨组织、社团密切合作,有计划地为华裔新生代组织开展“寻根之旅”、青少年夏令营、祭祖等文化传承活动,使华裔新生代在实地考察、走访学习等亲身体验中感受祖籍国多元文化和悠久历史,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和认同。

更加充分发挥海外华文教育的催化同心功能

中文是华夏民族同根同心的标志,是海外侨胞中国心中流淌的血液,而海外华文教育则是造血输血的中转站。中国政府应在师资、教学资源、人才培养体系等方面持续加大对华文教育的支持,在建设已有本土华文学校的基础上,创办更多优质华文学校,推动海外华文教育朝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并借助华文教育的融通功能,逐步削弱华裔新生代融入当地民族文化过程中的各种障碍,消除所在地民众对中华文化的历史偏见和歧视,推动形成中华文化与本土文化和谐共荣的局面。

总之,巩固海外华裔新生代对中国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有利于凝聚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强大精神力量,更直接更有效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也是世界认识、了解中国社会、中华文化精髓的重要途径,可以推动中国发展成果更快更顺利地惠及世界发展。

(作者系:孙宜学,同济大学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研究员,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雅琦,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

链接:http://hn.ifeng.com/a/20200629/14375440_0.shtml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