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声音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声音 > 正文

周家伦:探索辅导员队伍建设长效机制,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来源:《文汇报》   时间:2006-03-02  浏览:

——  倾力打造创新型辅导员队伍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对承担着人才培养根本任务的高等学校而言,如何更好地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应该成为各项工作的着力点。近年来,为适应高等教育发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内涵深化与外延拓展的新挑战,同济大学党委把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抓手,坚持专兼职结合,突出专业化培养,推进职业化发展,实施全员化育人的基本方略和发展方向,探索并建立起了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了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综合效应,取得了显著成效。

建设多元化的专兼辅相结合的辅导员队伍

  探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就应创新观念、整合资源,构筑全员育人的大格局,学校党委始终致力于建设多元化的辅导员工作队伍。

  高起点的专职辅导员队伍。专职辅导员是辅导员队伍的核心和骨干。学校实行辅导员岗位准入制度,选拔优秀的专职辅导员。制定了《辅导员选拔工作条例》,由分管校领导牵头负责辅导员选拔工作,面向全国范围选聘品学兼优和社会实践经历多、工作能力强的应届硕士毕业生担任专职辅导员。他们的到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我校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目前全校专职辅导员中80%有研究生学历,其中博士毕业生占20%。

  多样性的兼职辅导员队伍。学校坚持全员育人的观念,积极从教师和党政管理干部中选聘兼职辅导员,并专门出台一系列相关规定和工作量考评办法。各学院把学生工作作为培养和锻炼青年教师的重要渠道,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等单位依托优势学科将辅导员队伍建设与师资队伍培养结合起来,从刚进校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中选聘部分同志,在辅导员岗位上锻炼一段时间后再转到教学、科研岗位。学校聘请教授、高工兼任辅导员,指导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参与网络工作。为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学校还集中校内资源,充分发挥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离休干部等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树魂立根教育,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新方式。多样性的兼职辅导员既优化了现有专职辅导员队伍、知识结构,同时又有效延伸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空间,发挥出全员育人的效果。

  创新型的辅导员辅助队伍。为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特别是发挥学生骨干的引领作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学校创新“辅助队伍”建设。从2005年起,学校从具有免试直升研究生资格的部分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及已经获得博士研究生入学资格的硕士研究生中选聘兼职辅导员。每年单列若干免试直升研究生名额用于辅助队伍建设,经选拔担任学生辅导员工作的学生与学校签定协议,享受学校发放的工作津贴,这支队伍主要协助从事班主任、日常管理及党团建设工作。学校每年还从在读硕士研究生中公开招聘30余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党员进驻本科生宿舍,担任社区辅导员,指导学生社区文化、党团建设等活动。他们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学习,深受大学生的欢迎,呈现出“一个社区辅导员就是一面旗,一个党员宿舍就是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的面貌。

建立多层次的专业化培养体系

  学校党委认为,新形势下辅导员队伍的培养应坚持专业化、专家化的发展方向,并根据不同对象和工作需要形成多层次培养体系。

  抓思政建设,打造西部锻炼基地。辅导员承担着大学生树魂立根的重要职责,师德师风建设尤为重要。学校规定,新任辅导员上岗前必须接受思想政治素质、学生管理规章、学生工作规程、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学习和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我校还先后在甘肃省定西市、四川宜宾市李庄镇建立辅导员锻炼基地,每年新留校的辅导员必须进行为期3个月的挂职锻炼。通过社会调查、乡镇带职、支教等形式,青年辅导员们开阔了眼界、磨练了意志、增长了才干,深入了解了西部地区的现状和学校的人文传统,增强了作为一名辅导员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人才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他们把西部的所见所闻化作立足岗位工作的动力,积极当起联系同济大学和西部锻炼基地,联系上海和西部地区的桥梁。在他们的带动下,学生纷纷投身西部基地实践、建设。在甘肃定西,我校师生捐款达330余万元,建成希望小学15所,希望图书库25个。在云南,捐赠近百万元。在辅导员的影响和推动下,支持西部发展,争当西部志愿者成为校园风尚。

  抓素质拓展,建立能力提升平台。要当好学生辅导员,就要充分认识大学生的个性特征,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在加强专业化常规培训工作、提高业务水平时,学校积极引入社会资源,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和素质拓展的理念培训辅导员,不断提升辅导员思想政治素质和自身能力。学校着力建设一支专家化的专职辅导员队伍,成为专家化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职业发展教育指导师、心理辅导教师等,并以之为核心,形成科学合理的工作梯队。学校先后有30多位教师获得国家职业指导师资格、8名教师获得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素质拓展带来工作观念的变化,学生也受到积极影响。许多辅导员结合自身特长,承担了学生创新基地的辅导老师,学生创新活动如火如荼。在全国挑战杯课外科技竞赛、数学建模比赛、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等比赛中,我校取得多项好成绩。

  抓对外交流,开展国际化培训项目。开放的时代格局需要辅导员具有宽广的眼光。学校在积极推荐青年教师参与全国性和上海市各项学习、培训和校际交流活动外,结合加大国际化交流和办学力度形势,积极创造条件支持辅导员赴国内外进修、交流。从2002年起,学校依托“985工程”投入设立专项,从辅导员队伍中选派3批近30人分赴德国、日本、新加坡进行短期交流培训,学习发达国家高校学生管理和教育工作的经验,还选派骨干赴国外高校进行较长时间的学生事务培训和考察。通过学习交流,辅导员不仅比较系统地考察了国外高校学生事务的历史与现状以及具体理念和做法,同时也深刻感悟到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比较优势,这样的阅历和感受,有助于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抓机制探索,推动思政理论研究。辅导员工作要注重长远梯队建设和长效机制形成,就应对学生工作的机制、对象、前景、模式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学校依托哲学社会科学基地,结合学生工作要求,设立若干发展方向,在提高辅导员队伍学科归属感的同时,依托学科建设平台培养骨干和专家,开展专业研究。校党委书记亲自带头,抓学生工作队伍建设的机制研究,牵头课题列入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年度规划课题。分管副书记、部门负责人等积极申报、承接市科教党委的相关研究课题。与此同时,学校每年投入近30万元,设立思想政治教育基金资助专项课题研究。为保障研究系统性,学校成立党建研究会、德育研究会和辅导员协会,建设学习型组织,定期开展理论研讨和交流活动。

构建规范化的辅导员管理机制

  学校党委认为,在高校新一轮人事改革的背景下,建立规范化的辅导员队伍管理机制,是辅导员队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实行辅导员岗位分级制。在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过程中,学校建立了学生工作辅导员的岗位分级制,与教学、科研系列并列。按照辅导员岗位的实际功能划分和实绩表现将院系辅导员岗位分为六级,制定了各级岗位的任职条件、岗位职责、考核标准和相应的岗位待遇。既明确了辅导员工作的岗位职责,又保证了相应的待遇,在校内形成了合理的职业化发展阶梯。

  建立严格的绩效考核制度。严格的绩效管理是职业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校的绩效考核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学校对各学院学生工作的考核,制订《院系学生工作状态评估细则》,每学期对各学院学生工作的总体状况进行评估,评估等级将与学期业绩奖励直接挂钩。二是制定《辅导员工作考核条例》,由各学院按照岗位职责对每一位辅导员进行绩效考核,考核工作采用360度评估法,实行上级、同级、学生和自己多角度评估,考评结果与个人业绩奖励收入直接挂钩。通过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形成了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

  完善辅导员工作的激励机制。在严格绩效考核基础上,建立辅导员工作激励机制。目前设有三项专门奖励:(1)学校每年拿出一定数额的业绩点,由学生工作部门根据对各学院的考评结果分别给予以不同程度的奖励和津贴;(2)每年辅导员队伍中有10%的岗位可获1个业绩点的专项奖励;(3)每年评选全校十佳辅导员和先进个人予以表彰奖励。除了物质奖励和荣誉之外,学校还把考评结果与岗位晋级和进修培训机会结合起来,在更大程度上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

  形成合理的流动机制。校党委把学生工作作为培养和锻炼青年教师和干部的重要途径,辅导员队伍是各项业务骨干和管理干部队伍的后备力量。学校加大力度,使辅导员队伍形成流动机制,在做好推荐优秀辅导员到重要岗位任职的同时,抓好后备干部梯队培养使用体系。学校每年大力选送、输出辅导员到校外挂职。近年来,有数十人到市区挂职锻炼,并形成长期人才锻炼基地。合理的流动机制保持了辅导员队伍的活力,拓宽了教师的职业发展空间,有效地激发了整个队伍的工作积极性。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键在人。近年来,随着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不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得到了有力推动。今后,学校党委将进一步完善新形势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打造辅导员队伍的发展平台,推动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深入、持续发展,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落到实处。

(作者为同济大学党委书记)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