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东方城乡报强国号】用青春书写无悔篇章丨高原导弹女兵是怎样炼成的

来源:东方城乡报强国号   时间:2024-08-03  浏览:

在上海,有这样一群大学生,她们携笔从戎,投身军营,在军营“大熔炉”里淬火成钢,用青春书写无悔的奋斗篇章。第97个“八一”建军节之际,本报记者采访了其中两位优秀退役大学生士兵,记录她们的青春故事。

在5300米的拉梅拉达坂,姜珊见到了拳头大的星星,“晚上的星星就像从天边掉下来一样,近在眼前”,回忆起在部队的日子,姜珊满眼笑意,两年的军旅生活带给了她许多难忘的记忆,也绘就了她多彩的青春画卷。

成为高原导弹女兵

谈及参军的由头,姜珊坦言,“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我从小就有这样的想法,既然有机会,就付出实际行动了。”

姜珊就读的同济大学内常有征兵宣传,2019年,刚刚读完大二的姜珊坚定地选择了入伍,如愿坐上了去往新疆的火车。

颠簸了两天,姜珊抵达了目的地——新疆军区防空旅。彼时,新疆军区唯一一支女子导弹连刚成立一年,正是驾驶员紧缺的时候,尤其是女兵驾驶员特别少,于是拥有驾照的姜珊便被分配到了这个连队,成了一名高原导弹女兵。

“那个时候我也只是有驾照而已,根本不怎么会开车,只能慢慢学。”在部队,姜珊学习了车的构造、组成、作用等理论知识,也进行了各种实操训练,“我们从在车支腿的地方放垫板开始学起,那块垫板重40斤,起初我两只手拎着一块都费劲,经过训练,我甚至可以一只手拎着垫板来回跑。”

刚开始训练的时候,由于所驾驶的车辆大小近似货车,没有经验的姜珊掌握不好距离,压到“马路牙子”,撞到训练用的杆子,刮到倒车镜等一系列事故时常发生。为此,姜珊在班长的指导下,努力纠正开车习惯,熟记各种路牌指示,学会提前预判路况和车况,“再后来,慢慢地学会了如何操作车上的各种系统,适应了不同种类车辆的操作方式,可以在三米高的车上上蹿下跳,一个人也能将导弹车展开到可以发射导弹的状态,达到可以随队驾驶的水平。”

“生活很苦,但坚持很酷”

“高原导弹女兵”不仅仅是一个名号,也是一份责任。2020年5月,入伍不到一年的姜珊接到上级命令,整个连队上高原执行专项任务。作为驾驶员,姜珊需要在10天的时间里驾驶车辆长途机动3000公里,由新疆进驻至海拔4000米的喀喇昆仑高原。

一路上,姜珊需要翻越十余座“达坂”(当地流行的名称,可以理解为通过盘山公路翻越一座海拔很高的山),有时,车队行至狭窄道路,两侧甚至可以见到许多汽车残骸,十分考验驾驶员的技术与心理素质。

此外,多样的天气情况也给姜珊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在经过西藏多玛时,当时的天气情况比较复杂,一会儿下雪,一会儿下冰雹,一会儿下雨,路况也十分难行,我们只能一点一点小心前行在路上。”

“既然已经坐在驾驶位上了,哪怕困难也要往前开”,当记者问到这一路的心理想法,姜珊笑言,“中途有碰到骑行的旅者,他们都停下来向我们竖起了大拇指,还有路边的人也会敬礼,我当时内心真的特别激动,特别自豪!”

尔后,驻扎在高原上,姜珊一共完成了200多次的战备等级转进,从一名运输车驾驶员升级成为战车驾驶员;经历过在零下30度风雪天气里站哨,秋衣、棉衣、大衣、羊皮大衣,能穿的全部穿上还是抵不住透骨的冷;也感受过康西瓦烈士陵园的雄伟,军队人员祭拜扫墓时的肃穆,见证了路过车队自觉地停车鸣笛致敬……

“生活很苦,坚持很酷!坚定理想信念,努力追寻梦想,岁月静好的背后是勇敢的人换来的!”姜珊在部队感言中如此写道。

两年的部队生活,磨炼了姜珊的意志力,也开阔了她的视野。姜珊深深懂得:“新时代的接力棒传到了我们手中,我们能做的便是认真学习,努力工作,担当使命,吾辈自强。”

链接:用青春书写无悔篇章丨高原导弹女兵是怎样炼成的 (xuexi.cn)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