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上观新闻】秒回”电子邮件,这位外国环境工程专家有着20多年中国情结

来源:上观新闻   时间:2024-06-24  浏览:

今天上午,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北京正式揭晓。同济大学名誉教授、环境工程专家——布鲁斯·爱德华·里特曼(Bruce E. Rittmann)教授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技合作奖”。布鲁斯·爱德华·里特曼(Bruce E. Rittmann)教授为美国工程院院士、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校董教授。现为同济大学名誉教授、高端外国专家及国家重点实验室引智计划专家,2018年在同济大学成立国际科学家工作室,任外方室主任。

Bruce教授是环境工程领域的国际著名专家及权威学者,研究方向为污水处理及地下水修复中微生物生态调控机制,撰写的经典教材《环境生物技术:原理与应用》被翻译成9种语言在全世界大学采用。

作为环境微生物领域的国际领导者,Bruce教授的工作是指导各类微生物充分发其不同功能,实现从废水中捕获可再生能源,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他还与著名的梅奥医疗中心(Mayor Clinic)合作研究了肠道微生物与肥胖的关系,成果发表在PNAS上的文章被引用达1500多次。

“秒回”电子邮件

20多年以来,Bruce教授以同济大学为“圆心”,几乎与国内环境领域所有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了全方位的交流。

2001年,Bruce教授受邀到清华大学访问,这是他第一次来到中国进行学术交流。2004年,他第一次到同济大学访问并作学术报告,从此与同济大学建立了定期的学术交流机制和互访制度。2006年,Bruce教授邀请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夏四清教授到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其实验室做高级研究学者,从此与夏四清教授保持着长期的科研合作和私人关系,近20年来,先后约有60位中国学者到Bruce教授实验室进行合作研究。

在老朋友夏四清教授眼中,Bruce教授是一个十分勤奋的人。20多年来,Bruce教授与夏四清教授之间的联系沟通大部分是通过电子邮件。“基本上Bruce教授可以说是‘秒回’邮件。”两人有记录的email交流内容达1671页,共325460字,内容涉及访问安排、科研合作规划、项目申请等,有的一次长达10多页,有时短到只有几个单词。

这20年频繁的交流通信促进了学术交流,也增加了Bruce教授的中国情结。Bruce教授十分乐意到中国的高校进行学术交流,据统计,他20多年来在中国做学术报告多达105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等20多所高校,都有他做讲座的身影。

更重要的是,在中国不同场所做的100多场学术报告中,他始终把“如何做学术”贯穿到言传身教中。2019年3月,Bruce教授在同济大学做了一场“如何培养博士生”的报告,现场座无虚席,他的PPT经微信群传到朋圈后,被同领域的学者公认为是培养研究生的“导则”。“中国的学生勤奋、好学,有很强的探究精神,在和他们的互动中,我经常鼓励博士生多读文献,要从大量的文献中吸取有用信息,反过来与导师交流,甚至‘教导师’,很多情况下也能激发导师的学术灵感。”这是Bruce院士经常说的。

为滴水湖“引智”

作为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微生物燃料电池、氢基质无孔纤维膜-生物膜技术和催化光降解污染物等方面的开拓和引领者,Bruce教授通过不同形式和国内多所大学和科研院所的学者合作。

2005年,Bruce教授受聘同济大学荣誉教授。当时,他了解到,上海正在积极开发临港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巨大工程就是人工建设直径2.6公里的滴水湖,临港的开发就是围绕着滴水湖环状向外扩散。作为国际知名的水环境领域专家,Bruce教授敏锐地意识到,保护滴水湖对临港新城的发展,甚至对近年来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的建设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时滴水湖刚刚具有雏形,Bruce教授就申请了国际著名公司可口可乐公司的环保公益课题,几乎把全部经费转到同济大学用于开展对上海滴水湖及周边河道水质修复研究。”夏四清教授介绍,经过一年四季实地采样、系统研究,撰写的中英文报告和详细的研究数据为上海市滴水湖水环境保护提供了珍贵的早期第一手资料。

从不同废水中也能捕获“可再生资源”,在污水处理与资源化方面,Bruce教授参与国内知名企业的膜技术处理垃圾渗滤液工程现场指导,对膜技术应用于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深度处理与回用提出了指导性建议,该技术成果“基于膜分离的废水深度处理和资源化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获得2017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如今,这一技术广泛应用于污水深度处理工程、垃圾发电厂及废水资源化工程,除了能为企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外,作为环境保护类技术,对减排各种废弃物总量、增加资源利用效率更为可观。

先进环境生物技术的应用范围更拓展到长三角。一种透气的生物双膜技术可利用绿色氢能去除多类别的难降解污染物,在净化水质的同时降低碳排放量,实现水净化和负碳排“双丰收”。这项由Bruce教授牵头的首创技术,将其中国产业化应用的落脚点选在了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2022年,国创中心重大项目“里特曼科技”正式启动运营。

经常往来于世界各地的Bruce教授,感受到上海的变化。“上海的水质、环境质量都大大改善,电动汽车的数量多且技术先进。我喜欢在密集的城市环境中穿插的绿道和公园,可以看到,上海正逐渐成为一个更方便、更健康的居住地。”

严谨的学术之风

人才培养,在Bruce教授心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通过他的帮助,同济大学与美国多所环境领域排名靠前的高校建立了本科生联合培养体系,从2013至2023年共有82名同济大学环境学院本科生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B)、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和佐治亚理工学院进行“3+1+1”或“3+2”模式的联合培养,其中环境工程领域全球排名第一的UCB接收47人,经过联合培养后部分同学继续在美国深造,且都是进入了本领域的知名高校。而Bruce 教授本人已培养了20多名中国博士生和45名中国学者。

在论文写作方面,Bruce教授更是展示了“极致的严谨”。他对每个合作者的学术论文都修改得十分认真,在国际期刊上发表的文章通常修改在10个版本以上,最多的一篇文章的修改版本高达29遍。“正是在反复修改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目前,Bruce教授已与中国学者合作发表SCI论文145篇,与其合作的中国学者达256人,涉及环境工程、环境生物技术、海洋环境等多个领域,很多已成为我国环境领域的高级学者。

此外,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项目、国际科学家工作室、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可持续发展学院、区域环境质量协同创新中心、可持续城市水系统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基地等重要平台建设中,都有Bruce教授的身影。

“20多年来,中国的科技水平正在开放、交流、合作中不断进步。如今,中国高校拥有非常先进的高水平设施,越来越多的中国科研人员在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他们正在挑战前沿科学技术,如今,他们正在成为国际潮流的引领者,而不仅仅是追随者。”谈及中国学术的变化时,Bruce教授这样回答记者。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