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东方教育时报】AI 护航,守护非洲本土语言和文化

来源:东方教育时报   时间:2023-10-20  浏览:

为了保护非洲丰富的本土语言资源,语言学家、技术专家和研究人员积极探索创新方法。如今,人工智能的兴起为语言和文化的保存、传播开辟了新的前景。8月22日,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法语频道播出了《AI 护航,守护非洲语言》的报道,围绕传音与同济大学开展的非洲本土语言AI语音研发项目,带领观众一起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对非洲本土语言保护的意义。

您知道非洲总共有多少种语言吗?

同济大学非洲语言资源研究中心研究员Mawuna Ayefounin来自西非多哥,中文名叫郑天赐。他的母语是埃维语。在加纳和多哥,有上千万人使用着埃维语。

“在非洲超过 500 万人口以上的使用语言其实有很多,超过了30种。但是在AI语音技术领域,科技公司在非洲语言方面做得非常少,寥寥无几。”传音AI技术部语言学研究员梅晓长期研究非洲本土语言,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非洲语言方面的应用,推动非洲语言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尽管非洲本土语言众多,但不少都面临消失的危险。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孙宜学强调本土语言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就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人,如果连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母语都不重视的话,这个国家发展的内驱力是不够的,因为它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发展。”

如何保护非洲当地的语言和文化?如何让非洲人民享有基于本民族语言的智慧生活?2017年,Mawuna第一次来到中国,在他喜欢的语言和文化世界里进一步探索。借助同济大学的留学生团队和自己的非洲本土人脉,Mawuna和科技公司传音合作开展非洲本土语言AI语音研发项目。

同济大学非洲语言资源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林华相信人工智能技术将对语言保护起到重要作用,他解释:“有时候语言消失的速度,大于语言研究的速度。语言学要获得决定性突破,一定要与人工智能相结合。”

传音,在业界被称为“非洲之王”,凭借一系列本地化创新的手机功能和应用深受非洲用户喜爱。随着人工智能学科的发展与应用的普及,这两年,传音开始专注研究研发非洲市场的AI语音技术。此次非洲本土语言AI语音研发项目,旨在采用AI语音技术,开发一整套非洲本土语言豪萨语的智能人机交互系统,实现了豪萨语的语音识别、自然语言理解和语音合成技术闭环。然而,该项目的难度远超出团队的想象。

“豪萨语,它是非洲本土三大语言之一,它的使用人口已经达到了 4400 万人口以上。即使如此,我们可以调查的语言资料是很少的,而且都是历史上的偏旧一些的资料。”梅晓表示。

“所以,我们首先对豪萨语的历史、使用情况、拼写及演变进行了资料筛选和整理,这些都是我们项目最基础的资料。”Mawuna解释。

Mawuna的加入为团队梳理语言资料提供了帮助。传音AI技术部语言学助理研究员王伟嘉表示:“有了天赐这样一位非洲朋友的加入,确实非常有利于我们对于资料进行甄别,去伪存真。”

语言基础攻克后,下一步,团队需要借助在非洲的人脉资源,大量收集语音合成与识别的数据,建立扎实的语音库。最后,语言学小组的研究成果和语音库资料,将全盘托付给技术部门。技术部将通过对比业界常用模型,确定出最适用于非洲人和豪萨语的框架,然后训练模型。

“这个过程就像炼丹一样。怎么去炼丹?我们要准备原料,准备炼丹的容器,要调整炼丹的温度以及炼丹容器里面的环境等等,最终才能保证这个产出丹药的质量。”传音AI技术部语音理解算法工程师孙杨形象地描述了训练模型的过程。

令人振奋的是,十个月的辛苦工作终于迎来了收获,技术部设计的模型成功实现了从豪萨语文本自动转成语音的功能。2022年,该项目在中非青年创新创业大赛获得大赛一等奖。

“比赛的时候,其中一位来自加纳的评委说道,这个项目可能并不是最赚钱的,但这是非洲所需要的。”Mawuna回忆道。

在目前,豪萨语AI语音助手已率先应用于尼日利亚、加纳、尼日尔、多哥等国家,支持语音拨打电话、听音乐、定闹钟、拍照等功能。但是要想让机器完全听懂、理解和说出人类发展了上千年的语言,研究员们还有漫漫长路。梅晓和团队又踏上了前往非洲的征程,与当地语言学家紧密联系,开展为期3周的田野调查。他们希望不断推动项目发展,在不远的未来能够进一步支持超过25种非洲主要本地语言的AI语音功能。

“我们从一开始就知道它不容易的,但这也是一定要做的,在以后开发其他的语言的时候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梅晓认为让每一个非洲人都能够享受基于本民族语言的智能生活,这个意义是无法用经济衡量的。

王伟嘉相信:“它既有人文的意义,也有非常理性的意义。就是从人文这来看,我觉得就是能看见语言,就能看见人。然后语言是赋予人表达的权利的。从理性上来说它也是具有非常大的这种经济价值和数字价值的。”

而对Mawuna而言,语言学只是一个开始,是非洲语言和文化保护的开始。

链接: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3957636014122274909&source=share&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reco_id=102616550e50c0a88581000x&share_to=wx_single&study_share_enable=1&study_comment_disable=0&ptype=0&item_id=3957636014122274909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