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上观新闻】党史中蕴含哪些科学精神?同济大学新科院士这样“走心”解读

来源:上观新闻   时间:2021-12-17  浏览:

“聆听党的历史故事,让我有一种‘变与不变’的感概。变的是社会发展水平,国家从弱小到强大,不变的则是对科学精神孜孜以求的追寻。”12月16日傍晚,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蓝星宇听完一场名为《心怀“国之大者” 筑梦科教兴国》的党课后,感慨万千。

授课的是今年新当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李杰教授。数十年如一日,李杰教授一直奋进在结构工程理论创新的最前沿,矢志用科学理论为国家重大工程建设提供坚实支撑。他和学生提出的“广义概率密度演化方程”,被国外学者称为“李—陈方程”;他和团队创立的大型生命线工程网络可靠性分析理论,成为国际同行广泛认可的“RDA方法”。

正是这样一位严谨治学的院士,从党史学习中解读出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

【常会去看看人民英雄纪念碑】

“我在个人的成长过程当中,每当遇到人生非常大的事情,或是去北京出差,都会去看看人民英雄纪念碑。”李杰院士说,人民英雄纪念碑是毛泽东主席题辞,碑文是周恩来总理亲自撰写的。

之所以有这样的举动,是因为李杰院士深刻地体会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艰苦奋斗的历史,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的历史,更是一部充满了科学精神的奋斗史。

在讲座中,李杰院士回顾党史,提炼党史中的科学精神。以反围剿和湘江之战,证实理性与实证是科学精神的核心和实事求是的重要性;以秋收起义和三湾改编,教导学生科学永远只有“0到1”,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以“古田会议”等讲述自我革命是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强大支撑。

“这次讲座让我受益匪浅。”土木工程学院的2019级本科生王奕霖表示,身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我对党的百年奋斗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革命者们不畏牺牲,为国为民的精神更加敬佩。同时作为一名土木学子,也要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以科学精神为导向,培养自己的实证精神、创新精神,以更昂扬的姿态,迈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从0到1”的原始创新】

“我们国家的技术,已经走到了‘从1到100’这个阶段走到了‘从0到1’的原始创新阶段。这样的一个阶段,对我们提出来了新的挑战。我们怎么样开展新的征程?”在昨天的讲座中,李杰院士抛出了这样的问题。

“我们更要发展科学精神。”李杰院士认为,科学精神的第一步,作为在大学里面学习的学生,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打好创造的知识基础。“不仅要打好科学基础,要打好专业基础,更要有人文基础。”

在此基础上,会“提问题”变得尤为重要。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很多学生做土木工程的研究,是从文献里面找课题、更差的是从书本里面找课题。“其实,要从工程当中找课题。”李杰院士强调,工程技术要面向工程第一线,要从社会现实、工程现实、自然现象当中,通过抽象来发现科学问题,通过还原来实现技术的完善。这正是“实事求是”科学精神的体现。

在研究过程当中,我们要有一种不懈追求的思想,不懈追求的精神。“往往是长期积累,偶然得之。”

李杰院士不由地谈到自己的经历,“我有一次在散步的时候,看到跑道走1500米、走3000米的时候起点是不一样的。让我突然意识到,起点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向位速度。后来经过长期研究,慢慢提出来“相位演化零点时间”的概念。

土木工程学院2018级直博生周锦深受启发,他说:“我们年轻人要思考什么是真正的有价值的科学问题,思考关键科学问题,进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工科学生,要面向工程对象,工程实际中找课题,科学研究创新,要有丰富的想象力,严谨的逻辑基础,大胆假设,小心求证,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像爱自己孩子一样爱学生】

在互动环节,一名新进教师提出“该如何成为一名好老师?”

“爱学生。”是李杰院士给出的回答。说到这时,李杰院士不由地站起来。

“我们这些人和革命先烈相比,应该说十分幸运,我们生活在一个非常幸福的时代。在高校里做老师,不仅是你的专业知识、各个方面的能力等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爱自己的学生,这是最核心的。如果一个老师不爱他的学生,首先想的是培养他自己、他永远不会成为一名好老师。”李杰院士由衷地说。

“当老师首先要想清楚,到底是你的三年,还是学生的三十年?”如果老师想的是自己的三年,就会想着学生多给自己干事;如果想的是学生的三十年,老师就要想了解这个学生。这个学生在什么地方有特长?理论上强,实验上强,还是动手能力强、亦或是逻辑思维能力强?基础好不好?是内向的还是外向的?……然后,老师在学生原来的基础上,帮助他提升一步。“就像一个父亲、一个母亲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学生自然会得到很好的成长。”

事实上,李杰院士也是这么做的。在李杰的书柜中,整齐叠放着一个个文件盒,这是他为每一个学生建立的学术档案。里面不仅有他亲笔修改过的学生的毕业论文手稿,还有记录他每次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探讨学术问题的一份份手写纪要。在科研工作的间隙,李杰还会时常拿起已毕业学生的手稿翻阅。在他看来,“做老师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你的学生超过你。”“作为导师,你自己要先蹲下身子,扶起学生,一步步把他放到自己的肩上,之后你再站起来,把学生推上山峰。”“老师和学生,就如同是同一战壕的战友,要一起研究、一起工作,恰如老兵之于新兵。”

作者:李蕾

链接:https://web.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433311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