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文汇网】同济大学嘉定校区添了文化新地标,文榷堂揭牌启用

来源:文汇网   时间:2020-11-01  浏览:

11月1日,同济大学文榷堂在嘉定校区揭牌启用。这是继四平路校区的“同济·复兴古典书院”、闻学堂之后,该校着力打造的又一校园文化平台。当天,方亚芬、魏立中、黄震良三位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取得杰出成就的名家携作品走进文榷堂,与同济师生面对面。这也拉开了以“文脉中华 嘉园风雅”为主题的系列文化活动的帷幕。

文榷堂位于嘉定校区图书馆14楼,包括一大一小两个可连可分的多功能厅和一个户外空中花园。记者了解到,文榷堂将集文榷讲堂、文榷学堂、文榷展堂、文榷会堂、文榷艺苑、文榷雅集等于一身,通过专题展览、讲座沙龙、文艺鉴赏、实践体验等多种形式,丰富同济师生的文化生活和文化实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广学科文化及海派文化,传承同济精神,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一系列文化育人工作。

在此前试运行阶段,文榷堂已成功举办了“以史鉴今资政育人——同济大学‘四史’专题书展”等一系列主题文化活动。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嘉定校区这一文化空间命名,是经面向学校师生、校友广泛征集,在初选、网络投票、专家评审之后最终确定的。“榷”源自《说文》中的“榷,水榷横木,所以渡者也”。“榷”有“渡”之意,与同舟共济相合。“文榷”寓意“以文为榷,榷文济世”;也可意为商量、商榷,内蕴文化互动。定名为“文榷堂”,词义雅正,与文化空间的定位相符,同四平路校区图书馆的闻学堂相呼应,能体现同舟同济的精神和同济大学的文化内涵。

“文榷堂”牌匾“文榷”所用书法字体,出自同济大学已故教授、我国著名古建筑园林艺术学家、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大师陈从周先生1990年给学校图书馆刊印的内部文集《文榷》的题词“学子著文,与世商榷”。图书馆负责人表示,这既是同济文化传统和文化特色的体现,也是对以陈从周为代表的同济学科大师和人文大师的致敬,希望文化空间能服务师生校友,“以文为榷,榷问治学;与人为榷,榷文济世”。

“同济大学文榷堂正式揭牌启用,这是嘉定校区打造的一个新的文化地标,也是同济大学文化不断壮大、日益蓬勃的一个新里程。”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吴广明表示,希望依托文榷堂这一文化平台,让更多大师、名家走进校园,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师生心中。

近年来,同济大学着力构建公共文化平台,持续推进同济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教育部中华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基地(京昆)、同济大学上海市大学生戏曲艺术实践基地等的建设,深入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不断拓展了文化传承创新的载体,不断丰富了师生校园文化生活。

当日,国家一级演员、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方亚芬,沪书传承人、上海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黄震良与同济师生面对面交流。与此同时,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杭州十竹斋艺术馆馆长魏立中倾力打造的“匠心神韵——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版水印艺术作品展” 在文榷堂揭幕。三人均被受聘为文榷堂指导教师。

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大二学生胡琪璠当天观看了展览,聆听了讲座。他感慨:“我今天了解了关于木版水印、越剧和沪书故事这三种艺术形式的知识,欣赏了大家们的精彩表演,很有收获。面对面,更能亲身感受到艺术真正的魅力所在。感谢学校为我们创造了这样好的公共文化平台,让我们多一些机会感受艺术、传承并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链接:http://wenhui.whb.cn/zhuzhanapp/xue/20201101/377621.html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