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 上海教育科技文化理论界人士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报告

来源:   时间:2002-12-08  浏览: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的这一重要论述,在上海教育、科技、文化和理论工作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连日来,他们在认真学习和讨论中认识到,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谢遐龄认为,这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凝聚整个中华民族、进一步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条件。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爱国主义的基础;面对二十一世纪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能使我们每个人把自己的荣辱与整个民族的荣辱联系在一起,从而更好地维护民族的团结统一。华东师大教授赵修义和复旦大学教授姜义华认为,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是我们时代所提出的必然要求。道德体系建设同样必须与时俱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必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必须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协调,必须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正确处理好这三方面的关系,才能真正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
交大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王方华教授说,科教兴国这一基本发展战略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具有重要意义,其中教育创新是基础。我们要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承担起振兴国家和民族,培养栋梁之才的责任,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前进发展方向的“科教兴国”之路。复旦大学教授余源培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依靠科教兴国,但目前教育的发展还有一定的滞后性,教育发展的余地很大。教育的改革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的改革,要大力提倡教育创新,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的两个文明提供坚实的基础。同济大学党委书记周家伦教授说,高等学校要充分利用人才、教育、科研等优势,积极投身到科教兴国的事业中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贡献。上海市教委主任张伟江说,我们要从中小学开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加强高校的科研发展,推进教育系统与科研单位的联合,从投资机制等方面推行科教结合、高科技成果转化,为高层次研究机构输送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作出贡献。华东师大教育科学学院院长丁钢教授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推进教育发展,一是要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二是要以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精神,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三是要重视对学生人文素质、民族精神的教育。我们要始终站在教育发展的最前沿,坚定不移地推进教育创新,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始终成为社会、经济和科技进步与发展的思想库和动力源。  上海交大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雷啸霖和哲学科学史系主任江晓源教授说,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强盛?不是只凭科技的发展就能解决的,一定要经济繁荣与文化繁荣并重。市科技党委副书记吴捷和市科委副主任曹臻深有感触地说,科学技术的本质是创新,加强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也需要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因此,要在全社会倡导崇尚创新、勇于创新、善于创新、激励创新、保障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市科协党组书记于晨和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党委书记蔡际人表示,要积极开展更多有影响、有特色、有实效的基层科普活动,努力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为实现科教兴国战略作出应有的贡献。
江泽民同志有关文化在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的论述使大家深感振奋。上海昆剧团团长蔡正仁和上海交响乐团总经理陈光宪说,江泽民同志在报告中要求“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健全文化市场体系,完善文化市场管理机制”,这为我们进一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指明了方向。上海市文广局创作中心主任毛时安说,我们要从提高综合国力的高度认识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战略意义。文艺单位要明确界定哪些是文化事业,哪些是文化产业,理顺事业和产业的关系,对公益性、准公益性、营利性文化产业进行分类、分层管理。上海文广集团副总裁朱永德说,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上海图书馆副馆长缪其浩研究员认为,把握正确前进方向的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动力和创意源泉,尤其是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后,最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一定是创新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影导演李歇浦说,文艺在塑造民族精神、影响社会道德风尚方面担负着特别的责任。我们要不断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用自己创造的先进文化去感染人民群众,去弘扬民族精神,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优秀作品,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贡献力量。

《文汇报》 2002年11月14日第一版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