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东方教育时报:“艰难岁月成就我的崭新人生”

来源:【东方教育时报】   时间:2014-07-09  浏览:

  

东方教育时报--赵明

  实习生 陈铮雪 时报记者 臧莺
  大二时以物理系第一名的成绩成功转入土木工程学院,大四时领导团队赴美参加“美国中太平洋地区土木工程竞赛”荣获团体赛第一名,大学四年获得了包括“追求卓越奖励基金”卓越学生奖、“远洋地产‘探海者’第四届大学生社会实践全国优秀奖三等奖”等在内的3项国家级奖项、7项省部级奖项以及13项校级奖项,这就是同济大学的应届毕业生赵明。或许很多人会为这些荣耀而深感艳羡,却难以想象赵明曾经付出了怎样的泪水、隐忍了怎样的痛苦。今年,赵明选择留校成为同济大学的一名辅导员,以回馈4年来学校与老师对他的帮助与恩情。
  家庭困境,初尝生活之苦
  生活,对赵明而言从来都不是一个简单的名词。
  2010年,来自黑龙江边远山区的赵明,独自一人来到同济大学报道。然而,在他还没有完全适应全新的环境、仍忙碌于勤工俭学之际,一个噩耗从天而降。母亲打电话告诉他父亲患了右肺叶癌,为了给父亲治病,已经到了变卖家产、入不敷出的地步,因此,在三、四个月内,都无法为他支付生活费。
  “这个消息对于我而言,毫无心理准备,我整个人都陷入了茫然而不知所措的状态,随后就是一阵漫长的痛苦。”赵明向记者描述着自己当时的心态,他表示,突如其来的困境让他初尝生活之苦,但残酷的现实却也逼着自己去寻找解决的办法。“父亲的患病给我们这个原本脆弱的家庭又一重击,我觉得是时候扛起家庭的重担了。”赵明表示。
  为了多给家庭一些经济补贴,赵明开始坚持每天都外出做家教,每小时50元的报酬,最多的时候他能每周挣到1000元。“母亲从2001年就下岗了,一直靠做零工挣钱,我又是独生子,父亲生病后家里只能依靠母亲一个人;所以我就想多做一些,帮助家里减轻负担。”
  从工作中寻找到信念和温暖
  赵明最终能走出那段生活低谷,家教这份工作功不可没。赵明告诉记者,在做家教的这段时期里,他近距离地接触到了很多物质条件优越的上海学生,这些学生给了他很多触动。“我希望我的孩子以后也能像他们一样,不用操心生活问题,不要再走我走过的坎坷,不要再经历我经历的磨难。”
  就是在这种信念的支撑下,赵明每晚工作回来仍坚持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甚至差点成为别人眼中的“疯子”。大三那年,父亲去世,他料理完后事,又立即重新投入学习之中。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他以651的高分通过六级英语考试,并获得了包括国家奖学金、学习奖学金一等奖在内的多项荣誉。
  除了工作之外,陪伴赵明走出那段灰暗岁月的,还有真切的同学情谊。“后来,班上的同学也渐渐了解到了我的情况,知道我过年一人留校,所以每年那个时候,全班同学几乎每个人都会轮流给我打电话,关心我、陪我说话,这真的让我觉得很温暖、很感动。”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赵明为自己的人生确立了新的目标,不再纠结于过去的困难,而是乐观面向未来,开启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于是赵明积极参与各类学校团队活动,通过为各个团队奉献自己的力量来实现人生的价值。
  做辅导员,向学校感恩
  正是因为在人生的低谷期收获了老师的关怀和同学的关心,因此当赵明面临即将毕业的职业选择时,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正常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放弃了薪资丰厚的专业技术领域,而是选择留校工作,报答学校和老师、同学的恩情。
  “留校工作必须从事各类琐碎繁杂、难见成就的专职辅导员工作,这让我的很多老师和同学非常不解。”赵明表示,但他这么做,却有着非常坚定和充分的理由。“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是学校向我伸出了援手,在政策上给了我很多资金的减免; 老师们更是给了我精神上的开导和鼓励。这让我很感恩,也很想回馈母校。”赵明向记者解释道,“更重要的是,我觉得没有人比我更了解那些困难学生心里的挣扎和痛苦,因为我就是从那样的状态中走过来的,因此我希望能够设身处地地帮助他们,让他们走出人生的困难和阴影,走向更加明亮的未来。”
  “我希望自己能把辅导员工作作为自己职业生涯的一个开端,以后能从事与工程法律、法规相关的工作。我希望自己未来能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人,在社会上发出自己的声音。”赵明说。
  http://bk.shedunews.com/dfjysb/html/2014-07/09/content_28221.htm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