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解放日报:新能源车望“弯道超车”

来源:【解放日报】   时间:2014-04-25  浏览:

  ■本报记者 陈琼珂 实习生 周露
  “任何事情,不仅要敢想,还要敢做,更要踏踏实实地做!”说起自己的“汽车梦”,54岁的同济大学汽车学院院长余卓平意气风发,“我相信,中国在新能源汽车研发方面能成为领跑者!”
  上世纪90年代,原本学工程机械的余卓平被派往德国学习汽车。回国后,他积极投身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多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随着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形势日益严峻,余卓平把目光投向新能源,率领团队践行中国人的“汽车梦”。
  中国在传统汽车领域欠缺内燃机等核心技术,而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系统不再围绕内燃机架构,氢能汽车既节能又环保,还能有效降低噪音污染。余卓平深信,对中国而言,研发新能源汽车是一个“弯道超车”的好机会。余卓平对燃料电池汽车的前景更加看好,“燃料电池汽车使用氢能,氢气储能密度高,5公斤左右就可供汽车驰骋600公里,而同样的里程却要消耗汽油足足60升,它的效率是现在内燃机汽车的近2倍。同时,燃料电池(汽车)非常环保,它生成的是水,排放的是纯水。”
  由他领衔的 “汽车多源动力总成集成控制关键技术与应用”,荣获2013年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余卓平的构想是,首先要做汽车新的“心脏”,就是新的动力系统,包括纯电动、混合动力、燃料电池等,其次要给汽车做新的“大脑”,实现无人驾驶,提高汽车主动安全性,最后对汽车的结构进行改造。目前,他的团队已经和上汽集团以及其他几所大学共同组建了智能型新能源汽车的协同创新中心,“面对这样的变革机遇,谁能踏踏实实把产品从不成熟做到成熟,从概念做到可实用,谁就可能成为领跑者。”
  试验场上,余卓平和学生一起分析数据。有时候,他也会为一个技术问题与学生争得面红耳赤。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博士研究生广学令感慨,“余老师是一个真正把中国汽车扛在自己肩上,然后一直往前走的人。我们都应该学习他的这种精神。”
  http://newspaper.jfdaily.com/jfrb/html/2014-04/25/content_1162212.htm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