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青岛晚报:“同济”最牛学科“根”在咱青岛

来源:【青岛晚报】   时间:2013-12-19  浏览:

  

青岛照片1

  

青岛照片2

  上海同济大学最牛的土木工程学科和青岛有什么关系?记者昨天从有关部门了解到,该学科的前身就是1908年在青岛成立的德华大学(全名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为了丰富校史馆资料,同时为明年土木工程学院100周年院庆做准备,来自同济大学校史馆的三位研究人员前天专门来到青岛“寻根”。 □记者 于波 实习生 朱宝东
  追溯 张之洞在青建德华大学
  说起德华大学,恐怕只有上了年纪的老青岛人才有印象。这所校址在朝城路2号的大学,是曾经创办过自强学堂等名校的张之洞主持筹建的,和德国联合办学,共开设了土木工程科、法政科、医学科和农林科,面向全国招收学生。在1914年日本占领青岛后停办,后来学院的部分学科迁到了上海,最后并入了同济德文医学堂。虽然只开办了5年,但它与现在全国高校排名前列的同济大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明年将是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100年院庆。同济大学校史馆馆长章华明和两名研究员前天专门来到青岛,深入了解这段被遗忘的历史。据介绍,同济大学和德华大学的联系虽然校史馆有档案材料但是不全面,知道有一位在德华大学入学、毕业于同济德文医科学堂的沈怡,后来成为了上海市市长。这是他们第一次来到青岛寻找资料求证,梳理校史馆资料,寻找当年老校友资料和走访礼贤中学(现青岛九中),因为德华大学在朝城路的旧址只剩下了当时的实验室和教学楼。
  溯源 同济校友参建美术馆
  同济大学的研究人员来青岛的第一站是被评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大学路7号美术馆,其设计建造者为刘铨法,曾经就读于德华大学。在1914年学校停办后,他作为土木工程科的43名学生之一,一起并入同济德文医学堂继续学习土木工程科。毕业后,刘铨法在1923年受聘为礼贤中学校长,还成立了自己的建筑事务所,在1934年设计建造了现在这座美术馆(“万字会”旧址)。美术馆也是目前同济校友中,在青岛建造的最著名的老建筑之一。
  “馆内建筑的罗马柱在上海也能见到,光看这种欧式的设计风格,感觉像是在上海一样。 ”章华明说,如果美术馆能写上设计师刘铨法的简历,估计很多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校友都会引以为荣。研究员现场用相机拍了不少照片,准备回到上海后放到校史馆内。美术馆方面现场也提供了一份关于刘铨法的介绍,但是内容并不详细,具体的还需要前往青岛九中了解。
  结缘 优秀生保送上同济
  昨天,记者跟随同济大学的研究人员来到了青岛九中的校史馆,了解到刘铨法在担任校长的30年间,首次在中学开设了三大科,分别是普通科、德文科和土木工程科,这在全国都非常少见,这里的土木工程科也是青岛理工大学的前身。在青岛九中的校史馆里,专门记载了学校从1900年建校至1952年正式更名为青岛九中期间的大事记。在刘铨法任期的1935年,礼贤中学与同济大学签订了教育协议,这让同济大学和青岛结下了缘,每年土木工程科毕业中,成绩优异排名前5名的学生,可以免试升入同济大学继续攻读土木。据介绍,现在同济大学还保留着当初从礼贤中学来到同济求学的学生录,上面详细记载着学生的名字和联系方式,到时候可以和青岛九中交流历史资料。
  遗憾 没找到见证人后代
  现在青岛九中的校史馆里还保存着刘铨法当年的印章和详细的简历,但是遗憾的是,校方没有和刘铨法的后人取得联系,也无法得知这位见证过土木工程学科变迁的重要人物保存的第一手资料。为了找到其他的见证人,章华明还通过文史专家鲁海联系到了至今保存着德华大学毕业证书的谢宗秀,她的爷爷谢维栋在1909年10月至1912年12月从即墨考入德华大学法政科,毕业后曾在青岛邮电局任德语翻译,后来到济宁任法官。记者昨天在威海路中信银行见到了谢宗秀保留的大开中德文毕业证书、两份考试试卷、学生录,上面清楚地记载了当年土木工程科学生的籍贯和联系方式,这也是目前为止保留最完好的德华大学材料。
  据章华明介绍,由于这些材料距离现在已经过去了100多年,非常难收集,他们回到同济大学后会根据这份学生录上的记载,继续查阅资料,尽可能地寻找他们的后人,征集当时宝贵的文字材料和照片。在明年土木工程学院百年院庆时,这些都将成为宝贵的参考资料。

  http://wb.qdqss.cn/qdwb/20131219/index.htm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