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新闻晚报】未来灾难发生,我们将如何逃生

来源:【新闻晚报】   时间:2013-05-12  浏览:

  

 

  晚报记者 贺天宝 实习生 吴瑞莲 制图 邬思蓓 摄影 何雯亚
  5年前的今天,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特大地震,死伤数十万人。今天上午,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主办的第二届中国灾难医学大会——地震灾难医学救援国际学术论坛在四川成都举行。人们在悼念5年前丧生的数万条鲜活生命的同时,也注重反思今后到底该如何避免同样的灾难,当灾难来临时我们该如何正确逃生?
  论坛上,曾参与汶川大地震救援的国内医务人员,以及六支国外医疗救援队发表了各自亲身经历的见解,一同探讨、总结地震灾难医学救援的经验和教训。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刘中民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上海作为一座特大型城市,更加需要立足自身的特点进行顶层设计,如此才能掌握主动权,为避灾、救灾赢得先机,领先一步。

  重要的不是准备物资,而是教会老百姓如何逃生
  今年4月雅安地震发生后,从政府部门到民间组织,从救援队员到志愿者个人都为救灾尽到了最大限度的努力。然而,由于受到道路不畅、余震不断等因素的影响,救灾物资有时并不能及时运达,给救援工作带来了极大阻碍。据了解,目前我国的备灾工作多停留在国家或地方政府层面,例如汶川地震后,四川省政府进一步完善了地震应急预案体系等等。
  但刘中民表示,仅仅通过事先设计各类预案,储备各种物资,仍然不足以应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因为预案主要局限于政府部门,而设备需在灾难救援现场进行使用,这势必需要一定的反应时间。所以对于政府部门来说,最好的顶层设计就是要教会老百姓怎样合理规避灾难、风险,如何正确自救逃生以及他救、互救。 ”
  据了解,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发生时,人们常常因为不知该如何应对而选择了错误的逃生方法,造成了许多伤亡事件。比如,在这次雅安地震中,成都大学五名学生,在地震发生时因采取不当避震措施,从楼上跳下导致受伤,其中一名重伤;重庆一名男子情急之下从4楼跳下,也身受重伤。
  刘中民指出,发达国家的经验十分值得我国借鉴。他清楚地记得,曾经美国有位9岁的小女孩放学回到家中,发现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刺鼻的煤气味,而她的父亲已经倒在地板上,不省人事。小女孩见状并没有惊慌失措,反而十分沉着冷静。进屋之后,她先关闭煤气总阀,再打开窗户通风,接着拨打电话报警,最后连拖带拽地将父亲往门外搬。这位父亲因正确的现场救援得救了。
  “只有经过系统化的训练,才能在灾害发生时,表现出应有的镇静和有序。而这种平静的背后,是一种习惯。 ”刘中民指出,只有老百姓自己知道怎么逃生了,才能把灾难带来的人员伤亡降到最低。

  各方面人员要明确自己职责,灾难来临应“站好岗位”
  在美国,如果在某一街区发生了生物恐怖行为或者爆炸事件,政府就会立即采取具体措施,因为美国事先都会制定非常详细的预案,提出具体的措施,而不是在爆炸之后,仅仅宣布启动哪级响应,派遣哪些人员前往现场。据了解,如此立体的预案也是由各方面专家一起共同来制定的。
  刘中民介绍说,对于上海这种特大型城市来说,地铁无疑是最危险的因素。因为一旦发生踩踏事故、爆炸事件、恐怖袭击、意外失火、列车相撞等,后果都将不堪设想。 “在这些情况下,政府应该如何组织,怎样调度各方面的力量来抢险、救灾?救援人员又需要采取哪些措施?普通百姓该如何逃生?这些林林总总的因素都必须体现在预案中,所以预案并不能单单由政府官员或者某一具体政府部门来全权负责,必须真正同各方面的专家一同讨论。 ”
  而预案建立后,刘中民表示,最重要的是通过不断在人群中进行演练来验证其有效性,目的是让老百姓熟悉何种场景下应该采取的逃生技巧,政府及救援人员各自应该“站好岗位”,从而当灾难真正来临时,可使管理人员、救援人员、普通百姓形成一个统一的指挥体系。
  资料表明,1923年关东地震后,80年余间日本发生过几十次7级以上地震,损失逐渐减少,这与他们全民自救培训系统发挥了作用直接相关。作为灾害频发的国家,日本提倡“自救”、“共救”、“公救”的理念。灾害发生后,往往居民首先开始自救,然后是邻里社区共救,最后才轮到政府施行“公救”。“我认为上海应该建立逃生培训的基地,让老百姓通过自身实践进行体验。 ”刘中民说道。
  在今年的人代会上,刘中民曾提交书面意见 《上海亟需普及灾难逃生与自救互援知识与技能》。其中指出,“除了120,急需让市民学会自救互救”,建立分级普及救灾知识培训的机构和网络。他提出,不能仅仅把防灾、抗灾演练当做一种表演,而应真正让全民参与进来。

  预案要考虑极端条件,城市停电停水需正确应对
  刘中民指出,目前,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指挥体系和应急组织管理网络已经初步形成,但应急预案大多建立在医疗卫生机构和公共设施完好的前提下,并且往往只涉及一种灾害原因,对于次生灾害考虑不周。对此,刘中民表示,制定预案还要考虑极端条件下救灾的具体措施。 “因为城市和其他地方不同,城市没水、没电就瘫痪了。此次的芦山地震虽然停了电,但总体来说影响不大,因为农村没有电梯,而像上海这种特大型城市,四处高楼耸立,一旦突然停电停水,我们应该怎么救灾?医院停电后,那些高精尖的医疗设备无法使用,伤员到底又该往哪儿送?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据介绍,一个特大型城市所需要建立的防灾、减灾和救灾措施,势必和其他一些城市完全不一样。这就要适当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再由国内专家进一步讨论、制定切实、可行的预案。记者获知,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现已开展这项工作,通过科普教育,试图将最简单、最实用的逃生方法传达给老百姓。刘中民透露:“目前我们正在编写各种灾难场景下的逃生、自救科普丛书。为了增加可读性,便于普通市民记忆,书籍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当地震、火灾等情况发生时,一些正确、科学的自救逃生方法。 ”
  http://newspaper.jfdaily.com/xwwb/html/2013-05/12/content_1022742.htm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