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绿色奥运 绿色出行

来源:科学时报   时间:2008-09-08  浏览:
  北京奥运会应用了500多辆节能与新能源电动汽车。一汽、东风共25辆混合动力公交客车在奥运公交专线K1线上运行;奇瑞、长安、一汽共计77辆混合动力出租轿车在奥运重点场馆各驻地进行保点运营;北京京华客车/北京理工大学共同研发提供的50辆纯电动客车在奥运中心区、媒体村和运动员村的6条专线上,作为摆渡巴士搭载中外媒体和运动员;东风电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320辆(后又追加到415辆)纯电动场地车,在35个场馆(24个竞赛场馆、11个非竞赛场馆)进行场馆服务;中通客车研发提供的5辆纯电动客车承担奥运村、NOC工作人员至6号站场的交通摆渡任务。 
  同时,由上海大众、上燃动力、同济大学共同研发提供的20辆燃料电池轿车,作为北京市运输局作为奥运外围交通保障团队公务用车和科技部公务用车示范运行;北汽福田、清华大学共同研发提供的3辆燃料电池客车在公交801线路上运行。燃料电池轿车和客车还完成了8月17日奥运女子马拉松和28日男子马拉松的赛事服务工作。 
    北京奥运会节能与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应用,是国内最大规模的示范应用,凝聚了全国科研力量、汽车制造厂商的力量、零配件厂商的力量。如此大规模的应用电动汽车在奥运历史上也还是第一次,就北京奥运会应用新能源汽车及奥运会后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问题,我们采访了科技部“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办公室副主任甄子健。
 
500辆节能与新能源电动汽车
 
  “在我国的汽车合资企业中,处于汽车核心技术的控制系统还是在国外企业的手中,而北京奥运会应用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完全是自主研发的。”甄子健满怀辛勤耕耘后丰收的喜悦向《科学时报》记者介绍。 
  甄子健说,北京奥运会节能与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成功应用达到了以下几个目的:首先是节能与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安全性经受住了考验。这些电动汽车服务于北京奥运会的各项赛事,包括马拉松比赛,应用得都非常好。从来自各方的反馈来看,电动汽车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肯定。从目前的数据分析来看,这些电动汽车在安全性上都得到实际的考验,包括在中心区运行的大规模使用锂离子电池的50辆纯电动客车、在马拉松比赛先导车和收容车中使用的燃料电池汽车等,各类电动汽车的安全性都经受住了考验;第二是节能与新能源电动汽车圆满完成奥运载客营运、公务以及货物运输任务,与常规车一样使用;第三是体现了节能减排的效果。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实现零排放,混合动力实现低排放,致力于“中心区的零排放,周边区域的低排放”,为绿色奥运作出了突出贡献;第四是对我国节能与新能源电动汽车产业的促动很大。北京奥运会新能源汽车的生产企业,是带着它所依托的产学研体系一同来到北京做后台的技术支撑的,每个企业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是很大的。这批车辆在北京奥运示范运行的过程中,包括6~7月份的试运行,经历了一个适应的过程,技术上、控制策略上需要作一些调整,而这种调整实际上就是一种产品技术的改进。 
    通过这种大规模的实际检验,对于生产厂家的技术改进是大有帮助的。这种情况类似于学生的考试,实地演练,发现不足发现问题,从而改进从而进步。 
    北京奥运会的节能与新能源电动汽车应用是一项示范,我们为什么要抓示范?甄子健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从研发到产业化的过程,必须要经过示范、应用、改进、不断提高,以及扩大公众认知度,进而达到产业化的过程。北京奥运会500辆节能与新能源电动汽车的示范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奥运电动汽车较大规模的示范应用,汽车生产企业、关键零部件制造企业、投资者就会看到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广阔前景,产品设计者也可以找到更加适合的产品技术选择和市场定位,这样产业化就会加快进程。
 
多元化发展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应用势必为今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甄子健认为,今后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应该呈现一种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天然气等多种代用燃料汽车都是节能减排的车型,都有利于我们减轻对石油的依赖,应根据资源和市场需求得到发展。我国幅员辽阔,资源情况差异较大,有的地区拥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有的地区煤炭资源较多,有的地区风电、水电等电力资源较丰富,但总体来说我们缺少石油资源,因此给予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很大的发展空间。 
    纯电动汽车适合在短途、有特定区域、要求零排放的区域行驶。针对城市中拥堵的路况,我们就可以应用混合动力汽车,因为混合动力汽车非常适合于频繁起停的状态。例如堵车时,常常需要跟车,这是一种我们在驾车时经常使用的所谓半联动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混合动力汽车很适用,传统汽车此时没有效率却仍在烧油,但混合动力汽车可以在停车时完全熄火,启动时使用电池中的电静静地向前跟车。而且不只是在城市交通拥堵的情况下,其实混合动力汽车是一种很适合城市使用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因为我们常常需要等红绿灯或是短暂停车,这时混合动力汽车相对于传统汽车是非常省油的。一方面石油资源日益紧缺,另一方面石油受地缘政治的影响越来越大,我们必须想办法减轻石油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今后汽车使用何种能源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因此使用氢气的燃料电池汽车、使用绿色电力的纯电动汽车,以及使用天然气和生物质燃料等的代用燃料汽车势必会成为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
 
有机组成部分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在节能减排大背景下,是新型交通系统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甄子健说,结合我国国情,根据石油等能源供给能力和环境的承受能力,大家已经看到我们不能一味盲目追求高的汽车普及率,国家也在通过大城市的公交优先等措施有计划地改变不合理的交通消费模式,在这个过程中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大有可为。可以设想一下,在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人员的出行以公共交通为主,使用电气化的城市轨道交通+混合动力和纯电动的公交车辆+延伸到小区微循环使用的纯电动小车,同时辅以混合动力(包括PLUG-IN)或纯电动这样电动化的私人轿车。货物的运输与配送以接力方式进行,使用大功率的长途货车(包括使用液化天然气和二甲醚等的代用燃料货车)和电气化铁路将货物运输到近郊或集散地,再由混合动力或纯电动小型货车代替现有污染较重的柴油轻卡和农用车进行城内的物资配送;而在广大的农村和城镇,人员的出行可能会是电气化的公共交通与电动化的私车并重的模式,货物的运输也将大量使用混合动力(包括PLUG-IN)或纯电动小型货车。这样一来就会构建一个节能环保的人员出行和货物运输体系。从现在我国政府对节能环保的倡导力度、公共交通的不断完善,以及广大城市和农村电动自行车、电动化小型车辆的发展速度来看,这样一个节能环保型交通体系的建设具有现实的可能性。 
    构建节能环保的交通体系,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必须有坚定的政府导向、配套的政策措施、大规模的示范应用与宣传以及产业界持续不断的产品技术创新。其中,作为政府导向措施之一的政府采购,甄子健建议,希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可以加入到政府公务用车及公交车等公共用车的采购体系当中。公务用车和公共用车一般都是城市用车,因此特别适用于混合动力汽车(包括代用燃料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这是一个导向的问题,可以利用政府的形象来带动全社会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科学时报  2008.09.08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