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奥运会交通措施VS世博会交通猜想

来源:江南时报   时间:2008-08-12  浏览:
      奥运会举办期间,北京有关部门出台的交通措施切实有效地缓解了北京交通问题,这让人们将更多的目光聚焦到了上海。两年后,世博会即将在上海举办,就目前的交通状况来看实在无法让人满意,那么北京奥运期间实行的交通政策对上海的世博交通有何借鉴意义呢?
  现实篇
  上海将完成500公里轨交网
  在奥运期间北京出台了一系列缓解交通压力的措施,这些措施目前来看切实可行,那么在世博会期间这些措施是否会在上海实行呢?
  在奥运会举办期间,北京采取的系列措施中,限行和单双号成为亮点,这也是对私家车主影响最大的措施。为此,上海市公安局交警总队负责人表示,虽然目前上海市区的道路交通状况颇为紧张,但上海不会搞单、双号限制车流的措施,而是要通过科技手段和合理管理实现“排堵保畅”。同时,为迎接世博会,让市民今后出行更加方便,上海从今年起启动了大批重点市政工程,因此,短期内上海市区道路交通状况相当紧张。
  另外,奥运会举办前,北京开始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体系,而为了迎接上海世博会的召开,上海地铁等公共交通也在大力发展之中。预计到2010年,上海将初步建成地铁300公里,并与地面200公里的轨道交通相连,构成500公里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可以承担约800万人次的日客运量。世博交通体系的基本交通服务通道由轨道交通4号线、6号线、7号线和8号线构成,这部分线路已经明确列入上海市2010年前的建设计划,其中4号线、6号线、8号线已经开通运营。正常情况下,基本交通服务通道可以提供每小时约7.8万人次的交通供应能力。
  创意篇
  “换乘”将是世博交通主角
  据预测,世博会举办期间至少有30%的人来自于长三角地区,其中会有很多是自驾车前往,满足这部分人群的需求是世博会交通规划的一个主要内容。
  早在2006年,上海同济大学就受上海规划局的委托出台了《世博交通体系规划基础方案》,目前这套方案中的很多内容正在逐步实行。方案的主要内容就是希望多层面的基础改善来引导观众特别是自驾车观众观看世博。其总体可概括为五个字:转、平、缓、集、特。
  转
  增加入口,私车换乘公交更方便
  世博交通体系规划可以说是围绕一个核心概念——“转”,这个目的就是帮助自驾车的观众能够顺利地进入世博会的核心地区。
  规划中计划建立交通换乘枢纽与大运量公共交通体系。一方面,将来自市区外的客流转化为线性轨道交通方式或BRT(快速公交系统)方式直接到达世博会址;另一方面,将城市中紊乱的个体出行进行系统化与集约化的组织与整合。简单地说,就是私人交通方式必须要转换成公共交通方式后才可进入世博园区。第二,将世博会入口外移,结合P+R(停车换乘)枢纽,如结合中环线和外环线的交通枢纽、上海长江大桥崇明接口处等,设置世博会入口;充分利用黄浦江岸线,打开水门,如在吴淞、复兴岛、北外滩等设置水上入口;通过枢纽建设,加强综合换乘,实现整个交通系统的有序、高效、便捷转换。
  规划希望从外围地区开始,引导外来车辆通过换乘系统进入公共交通,然后进入世博园区。
  
  从一日游到三日游,错时看世博
  对于错时观看世博,在规划中则表示为“平”,即综合利用票价管理、交通管制、信息透明化等政策措施,避免出行者集中在一个时间段使用交通设施,使世博出行在时间与空间上分布均匀化。规划通过三主五辅共八个出入口的建设,并依托现代化信息系统的高效运行,使进出世博园区的客流在空间和时间上得以科学、合理、均匀的分布。从参观者角度,设计一日游、两日游、三日游等多种参观线路,合理组织游览流线,营造一个便捷、愉悦、舒适的参观氛围。
      2008-08-12     江南时报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