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建设部成都灾区安置组长、著名的规划设计专家、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吴志强表示,灾区农村住房塌毁严重,主因是住房设计结构不合理。他希望推行农村建设审批制度,确保农村住房安全。
地震后,建设部集结了全国优秀规划设计专家赴灾区,对建筑物损毁情况进行调查,并着手灾区临时安置方案和稍后的重建设计工作。作为成都灾区安置组长,吴志强负责都江堰、彭州市、崇州市和大邑县四市县。22日,吴志强在对四市县进行现场调查后,发现农村地区建筑物损毁要远高于城市建筑物。“很多农村的房屋倒掉了90%以上。”吴志强说。吴志强将其归结为城市建筑经过规划管理,建筑地点、设计结构均有政府部门审批;而农村建筑则随意性较大。吴志强解释说,在农村,很多二到三层的楼房,使用预制板作为楼层,但未对其进行整体浇筑;加之农村房屋建造不重视圈梁。在地震时,这种房屋往往在摇晃后,预制板整体脱落造成惨重的伤亡。
按照吴志强的经验,在我国农村的大部分地区,建筑房屋虽然也要提出申请,但地方干部考虑的往往是,房屋不得占用农田。房屋建设地点是否位于地震带、房屋结构是否合理,却无人专门管理。 “每个乡只要有三个专职人员就可以完成这个工作。”吴志强说。
吴志强一直希望推动在农村建立建设审批制度。“正常情况下,这个目标可能很难达到。我希望,这次大地震能推动这一制度的建设。”
按照吴志强的设想,农村建筑审批制度应该尽量简化手续。他同时认为,这一制度不会增加农民建房的成本。“原来花5000元钱盖房,1000元钱用在外面的瓷砖上,农民建房很多钱是可以省的。现在不是要加量,而是要把它合理化。吴志强表示,他将会把自己的设想提交建设部,争取早日推行这一制度。(作者 徐一龙)
2008年05月26日 《京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