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人文医学教育论坛举行 医生用语将更有人情味

来源:东方网 青年报   时间:2007-10-28  浏览:

  “您的病情不是很乐观,但是您不要灰心,事实上,我们发现至少有20%的病人可以战胜病魔”,用人性化地告知病人病情,确保病人的知情权既显得温情脉脉,又增强了病人的信心。在昨天闭幕的“首届全国人文医学教育暨医院服务论坛”上,市卫生局透露,本市正在积极探索医生用语的“人情味”。
  同济大学附属医学院常务副院长于德华教授说,医务人员的规范用语十分重要,“冷冰冰”的言语不仅让患者感觉不到关心,更让病人对医务人员的信赖程度大打折扣。“再好的医生,如果没有热情的笑容,恐怕也不是一个一百分的医生。”东方医院院长刘中民教授说。
  “医务人员首先应该规范医学伦理用语,不仅用医技治好病人躯体上的疾病,还要重视对病人的情感、心理承受能力、社会环境影响等系列人文关怀,取得病人的理解和配合。因此,来自医务人员的一句简单的问候,一个亲切的微笑,都是帮助那些病人尤其是重病病人战胜疾病不可或缺的良方。”于德华教授。
  在“首届全国人文医学教育暨医院服务论坛”上,如何从伦理学的角度充分尊重病人的知情权、隐私权,如何与病人和其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达成共识,如何建立好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高病人的顺应性,如何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和服务流程,来自全国各医院从事医疗、护理、管理的人员以及各医科院校从事人文社会医学教学和研究的约三百人进行了探讨。
  同时,市卫生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向全市卫生系统推广医学伦理规范用语,进一步鼓励医务人员加强与病人的沟通交流,耐心向病人解释病情,努力使用通俗易懂、充满人情味的语言,并定期征询病人意见,让医生的用语更富“人情味”。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