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7日,第二届“中国道路交通事故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同济大学四平校区中德学院报告厅召开。来自国内外政府相关部门、高效研究所、制造业及新闻媒体的150多名与会者济济一堂,基于“中国道路交通事故研究所”项目的成果,对中国带路交通的现状、中国道路交通事故研究的现状、汽车安全及交通安全的辨证关系等进行了讨论。
“中国道路交通事故研究”项目是自2005年5月起,由统计大学与德国大众汽车公司、上海公安交巡警总队等单位合作开展的,它试图通过对事故信息的安全科学地采集和对具体案例的系统研究,发现中国道路交通的自身特点,探求在中国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的对策。项目组的主要工作包括事故现场勘测、事故车辆及人员信息手机、事故再现及事故数据处理等。2006年,项目组在上海市嘉定区共采集重特大事故180多起,掌握了许多宝贵则资料。并得出了一系列研究结果。
会上,“中国道路交通事故研究”项目总负责人,来自同济大学汽车学院的王宏雁教授做了“在上海开展道路交通事故的多学科多元华研究”的主题发言。她回顾了项目自开展以来的主要历程,并介绍了项目取得的各项成果,最终通过对项目组采集事故特征的统计分析,论证并得出了项目组采集的事故可以体现中国道路交通事故主要特征的结论。
项目的主要合作方—德国大众的专家学者对大众公司都在提高车辆安全性方面做出的贡献进行了介绍,同时结合其在德国近30年的道路交通事故调查研究经验,为在中国进行的事故研究提出了指导性的建议。
经过一天的发言讨论,与会者还达成了以下一些共识:
中国交通事故死亡人员中约2/3的人以两轮车及步行为交通方式,对于这部分弱势群体的保护将是中国道路交通研究的重要课题;中国道路安全设施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中国机动车辆驾驶员安全意识单薄,90%以上的死亡事故都源自机动车驾驶员的违章行为。
道路交通安全研究涉及到人、车、路等多方面的因素,是一门多元化交叉学科。作为汽车生产厂商,有义务不断努力提高车辆安全性。然而汽车安全不等同于交通安全,汽车主被动安全性能的提高并不能够覆盖到占中国交通事故四啊王人员2/3的弱势交通参与者,中国交通安全的现状短时间内仍然难以改变。
同济大学“中国道路交通事故研究”项目介绍
道路交通事故被称为“世界第一公害”。在机动车数量只占世界总量3%的中国,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却占到了世界总数的7.5%。交通事故在中国平均每年夺去10 万余人的生命,造成30 多亿元的直接财产损失,并给多出其数倍的人带来了伴随余生的痛苦。
介绍篇
“中国道路交通事故研究”项目是同济大学与德国大众合作进行的,开展至今已经整整两年了。中德两国的研究人员试图通过对事故信息的全面科学地采集和对具体案例的系统研究,发现中国道路交通的自身特点,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探求在中国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的对策。
2005 年5 月,同济大学与德国大众正式签订了协议,决定在中国开展道路事故研究。当时在同济大学举行了交通事故研究项目的建立仪式,德国下萨克森经济部长克里斯蒂安·乌尔夫和时任同济大学校长的万钢向项目组提交了用于事故研究的专用车辆。中德两国在交通事故研究领域的合作正式展开。
目前项目研究组的主要任务包括事故现场勘测、事故车辆及人员信息收集、事故再现及事故数据整理等,以及对上海部分地区的交警进行重特大事故现场勘测培训。项目开始之初,每位研究组成员都接受了来自德国大众的事故研究专家的严格培训。经过一段时期实际工作的磨练,他们已经熟练掌握了事故调查研究的各项知识技能,承担了嘉定地区大部分重特大事故的采集与分析工作。
事故信息的采集是研究组的一项基础工作:每天,轮到值班的研究组成员会分赴上海嘉定区的桃园事故科和封浜事故科,在那里与值班交警一起值班16 小时,当遇到事故报警时,研究组成员将和交警一起共同赶赴现场,对事故现场环境、车辆、参与事故的人员等进行全面的信息采集。通过采集得到的数据并辅以从交警方面获取的一些事故信息,研究组成员对每起事故进行动力学和运动学计算及分析,并采用AutoCAD、PC-crash 等软件对事故进行模拟再现,分析事故原因,最后整理成事故报告并将所有信息输入数据库储存管理,以备为各种需求分析提供基础数据。
作为国内第一个由企业支持并合作开展的交通事故多学科多元化系统性研究项目,该项目涉及面之广、操作程序之复杂,是缺乏经验的研究组在项目开始之初始料未及的。要想获取充足的事故信息来进行研究,就必须与交警部门、医疗部门、汽车生产厂家等建立起友好而密切的合作关系,但由于各方面对这样一种形式的交通事故研究不甚了解,兴趣也不是很大,项目的运作之初基本呈现项目研究组这边‘一头热’的情况。
从2005 年下半年至2006 年上半年,是项目的最艰难时期:事故采集量太少、质量不高,项目组与交警队等部门沟通不是很通畅,一些重要的事故信息无法获得,影响了研究的进一步进行。此外,由于工作任务繁重、工作环境恶劣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也对研究组成员来说也是很大的考验。
尽管进展一度比较缓慢,但大家坚信这个项目是十分有意义的,会得到社会承认的。为了冲破项目发展的瓶颈,王教授和项目研究组成员开始了多方面的积极奔走:组织上海交巡警队的领导去德国实地考察其先进的事故研究方法;对事故科的交警们展开培训,增进相互间的了解;通过瑞金医院这一渠道,建立起与嘉定区中心医院、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等医疗机构的联络;每年举办一至二次“道路交通事故研究学术研讨会”,与国内同行交流经验,扩大项目的社会影响……通过这一系列的努力,该项目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同和支持,研究组与交警队、医院等部门的磨合也日趋成熟,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从2006 年下半年开始,项目开始逐渐走上正轨。通过初步建立起来的研究组、警方、医疗部门信息共享平台,研究组可以及时获取与事故相关的各方面资料,从而使得事故采集无论从量上还是质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截至目前,项目研究组在嘉定区共采集了315 起重特大事故的详细资料,并对其进行了系统归纳分析。
重特大事故虽然在所有事故中所占的数量比例不高,但其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远高于轻微事故和一般事故,所以对其进行研究具有很大意义。从事故形态特征分布、事故死亡人员年龄分布、事故发生星期分布、事故严重程度的时间分布等四个方面,将研究组采集的事故信息与警方数据库的事故信息进行对比,可以发现两者数据分布规律基本相符,这说明研究组所采集的信息较好地反映了嘉定区的实际事故状况。唯一出现偏差的是“事故平均死亡人数”中的“深夜死亡人数”一项,这是因为研究组在交警队的值班时间不包括深夜,因此错失了该时间段的事故。
早在1999 年,中国警方就已经建立起了交通事故信息数据库,截至2005 年,该数据库已经存有四百多万起事故的相关信息。2006 年,上海嘉定区交警共采集了358 起重特大交通事故的信息,是该年同济研究组采集量(181 起)的两倍。那么既然警方采集的事故量远远大于研究组的采集量,且业已建立了相对成熟的数据库,那么研究组费尽心思进行事故信息采集的意义究竟在哪里?
分析篇
探求事故发生原因的前提是要获取有关事故的全面信息,并将这些信息系统地归类保存,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事故信息数据库就显得尤为必要。同济大学“道路交通事故研究”项目组借鉴德国的经验正在建立和完善自己的数据库,将每一起事故的信息输入数据库中分类整理和管理。
该数据库主要记录了环境、车、人、碰撞描述四方面的信息,通过数十张表单,3000多个变量来描述一起事故,其信息的全面性和细化程度都是惊人的。如果要将一起普通的两车相撞事故的相关信息输入数据库,需要花费一个熟练的研究组成员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
相比之下,警方的事故信息数据库要简单许多,只有不到200 个选项须要填充。举例来说,在研究组数据库中“机动车”这一表单中,外部车身被划分成60 个空间区域,每个区域的车身变形量都要记录,此外,每个车身外部件的损坏方式及变形量也要进行分别测量并记录,而“车内部损坏信息”的填充项则更为复杂繁多……相比之下,警方数据库中“车辆”一表中只需记录车辆的类型、用途、牌照等三方面的信息。这对于交警队进行事故信息的归纳统计和事故责任认定可能是足够了,但对于要进一步进行事故分析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得到详细的数据,利用软件进行的事故模拟再现的真实性才会得到保证,得出的数据才会具有可信度和参考价值。
在嘉定区“全项---事故认定原因四项指数”一表中可以看到,“机动车违法”占事故起因的77.11%,“非机动车违法”占事故起因的15.08%,“行人乘车人违法”占6.42%,也就是说,将近99%的交通事故是由人为因素导致的,而由于道路缺陷或汽车性能缺陷导致的重特大事故发生次数在表中显示为零。
针对每起采集的事故,除了要将信息输入数据库外,该事故的相应负责人员还要编写一份比较详细的事故报告。报告有一定的格式规定,主要包括照片、计算过程和文字阐述等无法在数据库中表现的内容。除了特大伤亡事故,交警一般是不写事故报告的,即便写的话,内容和角度也与研究组的报告有很大不同。交警的工作侧重于认清事故责任方,因此更倾向于从法律角度来重点分析事故原因中的人为因素,“99%”这个数据就是这么得出的。而研究组进行的是事故原因的分析,相对来说要更全面和科学一些,人、车、路三方面的因素都在考虑之列。
思考篇
较之数年前,如今的购车人已经表现得理性得多了,车辆中那些不够“显眼”的安全性能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伴随着C-NCAP 的推出,所关注车型在碰撞测试中的得分更已成为一些消费者在进行取舍时的一个重要参考。然而,如果有人因为过分在意厂家宣传的其产品安全性能——即便该车的安全性能确实出色——而产生了“买部好车就能得到行车安全”的心理暗示,那他无疑又陷入了另一个严重的误区。毕竟,“汽车安全”不等于“交通安全”——买车时在车辆安全性能上的投资很大程度上就如同买保险:赔偿额再丰厚,也难抵遭受的损失。试想一下,当碰撞测试中的“五星级”表现真的降临在你身上的时候,成功爬出车外的你回头望着这一堆废铁,是该沮丧叹息,还是该感叹所花车钱的物有所值?时刻规范自己的手和脚,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这种尴尬。
要实现中国道路交通安全性的提升,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要加强对民众交通安全观念的普及教育;交通管理部门要加强管理执法力度;汽车生产企业不仅要为国民经济发展做贡献,还要承担起改进汽车安全性能从而减少事故发生率的社会义务……而研究组下一项重要工作是与各个合作方进一步深入地合作,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的事故信息数据库,为政府相关机构、交通管理部门、创伤急救中心、医疗救治单位,司法鉴定中心,疾病防控中心,甚至是保险公司提供一个信息平台,并为各方需求提供科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