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应该服务于可持续发展,应用科学技术成果时要担负足够的经济责任、社会责任、环境责任。”昨天在同济大学举行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上,科技部部长、同济大学校长万钢发言强调,21世纪中国及世界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新是不是能够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
万钢表示,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快速增长、自然资本稀缺的国家,加强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创新尤为重要。让创新服务于可持续发展,就是在强调创新、强调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关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整合,真正让社会、经济的发展统筹协调,形成一个相互促进的布局。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是一个包括战略创新、科技创新、体制创新、教育创新等多个方面的系统。就中国而言,战略创新是研究适合中国基本国情的发展模式;科技创新是开发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科学技术;体制创新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创新的制度保障;教育
创新是有效地传播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知识与方法。
论坛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国家环保总局联合举办。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还与同济大学为双方共建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续签了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