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同济大学百年校庆的重要活动之一,城市发展国际论坛今天正式开幕,此次论坛以“全球化时代的城市发展”为主题,来自美国、英国、德国以及中国的城市规划“行家里手”纷纷畅谈自己的见解,为全球化时代下的城市发展"把脉"。
全球化影响需要共同研究
德国前总理施罗德非常直接地指出,气候变暖、能源需求这些全球范围内面临的问题,都不可能只在国家的层面进行解决的。英国伦敦大学教授Sir Peter Hall也提到,经济、老龄化等问题在全球化时代里已经成为国际上普遍的问题,如何看清这个趋势并作出改变时最重要的。
美国劳工部财务总监莫天成在谈到全球化的影响时说,美国总在抱怨中国把工作机会夺走了,其实这是不公正的,从竞争力的角度来看,即使中国不出口,但是这些工作和鞋子会来自于印度或者其它地方,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全球化对于就业的影响是平等的,“中国的发展也为很多外国的会计和律师带来工作”。
中国城市发展面临双重问题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吴志强在发言中提出,中国城市发展现在已经不是简单地面临着发展中国家的问题,比如能耗问题;但它同样也已经出现了大量发达国家所面临的问题,比如人口的老龄化、产业的外流等问题,这一双重性无疑决定了研究中国城市的发展问题,必须同时从两个角度加以研究。
中国建设部部长汪光焘在之前的主旨演讲中就指出,中国的城市发展,要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借鉴不同国家和地区发展的经验,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万科企业的董事长王石的发言则从另一方面证明了这一点,他从美国和日本市场的经验得出结论,房地产开发商必须要在节能降耗的基础上来建设环保住房,而不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应用的粗放型发展方式。
世博是上海城市发展的机遇
上海市长韩正在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上海城市发展面临的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充分反映了全球化时代城市发展的内在要求。他透露说,上海世博会将专门设立城市最佳实践区,为世界各国城市发展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各国的城市可以将最新的城市发展实践展示给全世界。
作为世博总规划师的吴志强教授则用“世博要留不要拆”这样一句话,简单而直接地诠释了“Better City,Better Life”的含义,他自豪地表示,在他们的规划下,不少建筑由“拆”变成了改建利用,在整个世博园区区域里总共留下了38万平米的住宅、各种优秀建筑,少拆了1万户人家,光工业建筑就留下25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