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专家:土地失控主因是地方政府不科学政绩观

来源:中新网   时间:2006-09-25  浏览:

      722,北京国土局首次公布自20041月到20066月北京住宅项目土地供应情况和开发利用情况,两年半时间里,该市住宅项目用地总共供应5775.11公顷,截至20066月,扣除已完成开发的669.7714公顷和正开发建设的2258.003公顷,北京已出让的住宅用地中,还有2947.3356公顷土地尚未动工开发建设。

据信息时报报道,在近日的“土地失控谁之过”研讨会上,与会专家认为,中央对地根的严控信号越来越明显,未来地根的控制将排在银根之前,掐断地方政府的卖地利益冲动。地根控制主要表现为工地用地的控制,这在另一方面会影响住宅市场的发展。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博士敬东表示,从1998年开始,中国事实上已陷入愈演愈烈的第三轮土地失控。建城区面积增长速度超过了GDP增长的速度,土地陷入了粗旷性土地开发。建设部专家委员会周一星认为,这种粗旷性的土地的利用,主要是因为政府粗放的市政设置。土地失控主要是由于地方政府有不科学的政绩观,“做强做大”产生了圈地现象。另外,土地出让金占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1/2,且出让金可不列入年预算,让地方政府自由安排。这些因素致使地方政府在卖地上很有冲动,市政府成了征地市场的一方。

敬东透露,土地的失控主要就在于为了招商引资的大量工业用地的扩张,事实上政府很难直接从工业用地的出让中获得好处,因为政府在这些区域还要进行税收的优惠。地方政府之所以热衷于做开发区等工业用地扩张,主要是可以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和大量的人群,这些有助GDP的提升。 (作者:田桂丹)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