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部位于勒沃库森的德国拜耳公司20日与中国上海同济大学签订意向书,拜耳将在同济大学设立可持续发展教席,并在未来5年内为同济大学提供100万美元赞助以及技术方面的支持。
同济大学校长万钢博士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同济大学一直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放在优先地位加以关注,与拜耳的合作将为大学生提供一流的课程。
万钢说,环境并不是经济的附属,经济应该是生态环境的一部分,只有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推动社会进步。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目前正面临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和资源有限、环境问题突出的矛盾。中国政府已经将可持续发展列为未来五年发展的重要目标。希望通过与跨国企业的合作,借鉴其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理念。
拜耳公司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2004年6月签订全球青年和环境项目合作协议。根据协议,拜耳公司在以后3年内每年向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供100万欧元的赞助以及资金以外的各种支持。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署长克劳斯·托普菲尔博士说,只有将化学工业界纳入全球环保政策,才能真正实现联合国千年目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除了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支持外,还需要企业界的参与。托普菲尔博士表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中国最高领导层已达成共识,但做到从上到下的贯彻尚待时日。如何改变中国各级地方领导的认识,将他们关注的重点从仅仅是经济转向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教育和培训。中国是否能很好地贯彻环境保护政策,对亚太地区的环境改善举足轻重。
拜耳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沃纳·温宁说,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前提条件是经济成就,只有创造了经济价值,才可能向社会和生态的发展投资。另一方面,如果企业对环境和社会利益没有责任感,那么经济成就就没有社会价值,更危及企业的前途。他介绍说,投资者们也非常赞赏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活动。在美国,大约15%的机构投资者根据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组合基金。这一趋势已经开始影响欧洲,专业评估公司正在加强对企业在伦理、社会和生态方面的评估。
同济大学2005年5月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签订协议,共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并举办亚太地区未来领导人研修班等项目。据介绍,今年学院将正式招收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方向的硕士研究生,这将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第一次与大学合作从事学位教育。
位列全球五百强之一的拜耳公司是全球知名的制药和化工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