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快讯 > 正文

2025年上海高校辅导员“实践育人能力提升”专题培训在同济大学举办

来源:党委学生工作部   时间:2025-11-17  浏览:

11月11日至14日,2025年上海高校辅导员“实践育人能力提升”专题培训在同济大学举办。本期培训由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上海市教委统筹指导,上海高校辅导员培训研修基地(同济大学)承办。上海市教委德育处副处长杨长亮、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曹静出席开班仪式并致辞。来自全市35所高校的80名辅导员参加培训,共同探索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的前沿理论与创新路径。

杨长亮表示,实践育人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上海作为全国立德树人综合改革试点区,正着力从三个方面打造实践育人新范式:一是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将党的创新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成就深度融合;二是大力推动思政实践课改革创新,促进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有机融合;三是着力构建长效机制,拓展校内外实践资源,推动大中小学实践教育一体化建设,为落实“三全育人”提供坚实支撑。

曹静介绍了同济大学在新时代实践育人工作中的四点思考:一是以“学”立“心”,夯实思想根基与理论武装;二是以“融”促“进”,推动实践育人深度融入人才培养全链条;三是以“新”破“局”,激活数字动能与场景创新;四是以“实”求“效”,构建协同联动的实践育人生态。希望全体学员深入交流,互学互鉴,共同提升引领学生成长成才的核心能力。

开班仪式上,杨长亮、曹静向学员代表赠送了《书信里的青年——大学生与“猫头鹰老师”的书信对谈》一书,勉励大家汲取育人智慧,在思想碰撞中共同成长。

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邓纯余教授以《政策逻辑与实践模式: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漫谈》为题,系统梳理了我国实践育人政策的演进脉络,深入剖析了多种实践育人模式,并鼓励辅导员努力成为学生学业成长和人生指引的导师。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威利副教授在题为《中国式现代化视野下的基层治理转型》报告中,从国家治理变迁与上海社区实践切入,阐述了基层社区如何成为青年学生了解社会、参与治理的核心实践课堂。上海交通大学团委书记巢睿祺以《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社会实践工作的创新路径探索》为题,系统分享了以“课程化、专业化、数字化”为三大支柱的“交大方案”,重点介绍了将社会实践课程打造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构建“一院一品”师生实践共同体以及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全流程安全管理等创新实践。上海财经大学学生工作处处长倪志兴以《扎根中国乡村大地,构建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新模式》为题,全面介绍了持续十八年的“千村调查”项目,系统阐述了项目“走千村、访万户、读中国”的核心理念以及构建的国情教育、科研育人、劳动教育、社会实践与文化涵育“五位一体”育人体系。全国最美高校辅导员、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东华大学魏冰副教授以《从行走、流量到留存:数智赋能实践育人的模式创新与价值深化》为题,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双轴牵引、三圈推动、四化传播”工作法,借助AI技术将实践积累转化为“可沉浸的VR展厅”和“可对话的智能助手”,实现育人价值从“流量”到“留存”的升华。哈尔滨工业大学思政实践课教研室主任、创新创业教育委员会秘书长尹胜君副教授以《基于铸魂育人知识图谱,打造五新融合的大思政课实践育人平台》为题,系统阐释了依托铸魂育人知识图谱,构建实践育人新生态的创新路径。

在同济大学大学生汽车科技创新实践基地,辅导员们近距离观摩了学生团队的创新项目,从智能网联汽车到新能源动力系统,深刻感受到科技创新与实践教学深度融合的育人成效。

在杨浦滨江公共空间开展的“人民城市”理念沉浸式党课中,辅导员们沿江而行,从工业遗存的活化利用到公共空间的精细治理,亲身感受“工业锈带”变为“生活秀带”的城市变迁。这一堂行走的党课,为如何利用城市资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国情教育提供了鲜活范例。

在嘉定校区文榷堂,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手作体验课让辅导员们沉浸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之中。在老凤祥工艺师的指导下,大家亲手体验珐琅掐丝技艺,在一丝一缕的精细操作中,深刻体会到“动手实践”在文化传承与劳动教育中的独特价值。

培训期间,参训学员以小组为单位,围绕“实践育人能力提升”主题,结合所在学校工作实际,展开热烈交流研讨。学员们结合培训所学,从活动吸引力提升、专业融合深化、数字化工具应用、日常工作渗透等方面分享了实践育人工作的新思路与新举措,为未来开展实践育人工作提供了思路与方法。

结业仪式上,同济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王小莉为学员代表颁发证书,并勉励大家将日常思政工作系统提升为高质量育人项目,实现个人发展与实践育人工作实效的双向促进,也期待未来能够与各高校进一步深化合作交流。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王寅、同济大学李小蜜、上海海洋大学王洁、东华大学杨兴宇作为学员代表分享培训心得与体会。

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培训融合专题报告、实践研学、沉浸体验、现场教学和案例研讨等多种形式,为学员搭建了能力提升和交流互鉴的平台,为上海高校构建新时代实践育人体系和推动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学员们表示,将把培训的收获转化为推动学生成长的实际行动,在各自岗位上不断探索更具温度、更有实效的实践育人路径,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更大力量。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