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快讯 > 正文

大学生科技社团骨干交流活动(第二期)在同济大学举行

来源:科学技术研究院、校团委   时间:2025-11-13  浏览:

11月6日至10日,大学生科技社团骨干交流活动(第二期)在同济大学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同济大学、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共同承办,旨在促进高校科技社团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共同探寻当代青年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前行之路。活动以“科技强国·奋斗有我”为主题,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的60余名大学生科技社团骨干围绕人工智能、科学家精神、科技社团建设等主题,通过专题报告、实地研学、红色教育和社团交流等多种形式组织开展深入学习和研讨。

开班仪式上,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副主任杨彩虹表示,青年科技人才是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中国科协致力于通过推进大学生科技社团建设赋能高校科协组织,为国家铸就科技创新的未来,并寄语学员们做与时偕行的“探索者”、科技报国的“践行者”和科协组织的“同路者”,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广阔舞台上大显身手,用求真务实的学风书写青春华章。同济大学校长助理冯世进向与会学员表示热烈欢迎,对中国科协、上海市科协长期以来的支持表示诚挚感谢,并介绍了同济大学在中国科协、上海市科协的指导下持续围绕组织建设、科技创新、人才推荐、学风建设、科普推广及期刊建设等方面开展的积极探索。鼓励与会学员拓宽学术视野、激发创新灵感,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科学出版社人文分社社长侯俊琳向学员赠书《人工智能:重塑秩序的力量》,勉励大家勇闯科技前沿。学员代表结合从科学营参与者到学生科协骨干的成长经历,分享科技服务与科研攻关的收获体会,表达了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战略的坚定决心,并倡议全体学员珍惜交流机会,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理论课堂:解读“人工智能+”行动意见,厚植科技自强思想根基

11月7日上午,同济大学工程智能研究院执行院长华先胜作了题为《“人工智能+”行动意见解读》的主题报告,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陈强以《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题作专题汇报。学员们对话专家前辈,学习前沿理论,生动感受科技自强的精神内涵。

实践探访:走近计算机前沿,感悟智能时代新动力

11月7日下午,学员们走进上海创智学院与“模速空间”创新生态社区,实地参访创新展示与产学研合作平台,了解科研成果转化与产品落地全过程,复旦大学教授、上海创智学院导师邱锡鹏作了题为《计算机科学的最新进展与未来趋势》主题汇报,分享科技变革与创新生态,学员们“零距离”观摩了从实验室理论研究到市场产品应用的完整链条,对“AI如何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有了生动而立体的认识。

红色熏陶:追寻初心足迹,弘扬科学家精神

11月8日上午,学员们走进中共一大纪念馆和上海科学会堂·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开展“红色教育”现场教学,重温中国共产党成立历程,深切感悟革命先辈的初心使命与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崇高精神,在行走中完成一次凝心铸魂的党史学习教育和科技报国精神洗礼。

现场教学:探索航空科技前沿,体验国产大飞机创新力量

11月8日下午,学员们走进中国商飞重点实验室,近距离感受我国大飞机自主研制的成果,领略航空科技的非凡魅力。在科研人员的讲解与引导下,学员们参观了试验验证中心、客户选型中心以及天空光环境模拟实验室,听取了工作人员生动专业的讲解,讲解员对同学们的相关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学员们切身体会到国产大飞机在性能、操控与安全性上的卓越进步,感受科技创新赋能航空强国的时代脉动。

社团共进:探访优秀团队,激荡青春科创火花

11月9日,学员们走进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和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开展“社团共进、交流互鉴”主题交流,感受同济大学工程科技领域的学科底蕴与创新氛围。大学生科技社团支持计划入选社团代表分享了团队建设、项目实践与创新成果经验,展现青年学生在推进校园科技文化与实践创新的积极探索。

研讨交流:汇聚青年智慧,共话科技创新之路

11月7日与8日晚,学员们在中法中心和同济大学创业谷持续开展“理论学习+研讨交流”活动,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人才和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不同高校科技社团骨干围绕社团经验、科技创新成果和团队孵化展开互动分享,探讨如何通过科技社团平台凝聚青年创新力量、培育科研团队精神。

11月9日下午,第二期大学生科技社团骨干交流活动在同济大学嘉定校区圆满落幕。结业仪式上,来自各高校的学员代表依次发言,分享学习体会与实践感悟,为此次学习之旅画上圆满句号。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