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快讯 > 正文

同济大学土木系科发展论坛暨系科成立110周年活动主论坛举行,共话学科创新发展之路

来源:党委宣传部、相关学院   时间:2024-11-10  浏览:

百十土木,继志图新。在同济大学土木系科成立110周年之际,119日,同济大学土木系科发展论坛暨系科成立110周年活动主论坛在四平路校区大礼堂举行,共话学科创新发展之路。

钱七虎院士、江欢成院士、欧进萍院士、何积丰院士、梁文灏院士、黄卫院士、何华武院士、赖远明院士、缪昌文院士、肖绪文院士、杜彦良院士、任辉启院士、王复明院士、陈政清院士、滕锦光院士、徐建院士、张喜刚院士、吕西林院士、李杰院士、王明洋院士、刘加平院士、朱合华院士、杜修力院士、高宗余院士、胡亚安院士、周创兵院士、刘汉龙院士、邢锋院士、Billie F. Spencer院士,Dimitrios E. Beskos院士、Shamim A. Sheikh院士,联合国副秘书长兼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副署长徐浩良,第十四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交通运输部原副部长戴东昌,中国公路学会理事长翁孟勇,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原总工程师、技术总顾问郑健,世德集团总经理李至格,维也纳工业大学校长Jens Schneider,维也纳工业大学副校长Jasmin Gründling-Riener,维也纳工业大学副校长Ute Koch,德国波鸿鲁尔大学副校长Günther Meschke,国际土工合成材料学会主席、韩国成均馆大学教授Chungsik Yoo,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区副校长吴宏伟,中南大学副校长何旭辉,大连理工大学副校长张弛,河南工业大学校长吴智深,天津理工大学校长练继建,西安工业大学校长姚尧,重庆交通大学副校长周建庭,石家庄铁道大学副校长王伟,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陆伟东,内蒙古工业大学副校长郝贠洪,天津城建大学原校长李忠献,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原副校长方秦,校领导郑庆华、冯身洪、吕培明、吴广明、方平、娄永琪、赵宪忠、石振明、许学军、刘润,原校领导陈以一、黄鼎业、金正基、李国强、马锦明、顾祥林,优质生源基地中学校长、校友代表以及师生代表等出席。

同济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庆华表示,同济土木系科创立110年来,始终与国家建设、民族振兴、社会发展紧密相连,为国家建设培养栋梁之才,持续引领学科创新发展,将成果镌刻在祖国大地上。面向未来,希望土木系科以数智化为驱动,增强赋能,激活土木转型发展新引擎;以绿色化为导向,拓新领变,打造学科可持续发展新生态;以融合化为抓手,创新策源,构筑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新体系,为国家建设和世界文明进步贡献新的更大力量。

中国公路学会理事长翁孟勇表示,110年来,同济土木始终坚持与祖国同行,以科教济世,坚守学术阵地,倾注心血于人才培养,为国家重大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展望未来,同济土木系科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衷心祝愿同济土木守正创新,积极应对变革,继续勇担重任,不断推动科技创新与学科发展,再续辉煌,更好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服务人类发展进步。

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张喜刚作为校友代表发言。他表示,40多年从事桥梁设计科研过程中每一次的成长进步,都离不开从母校获取的专业知识、优良传统和创新精神。当前,打造以安全、智能、绿色为主要特征的新一代土木工程成为了新时代的需求。衷心希望同济土木培育更多优秀人才,产出更多重大科技成果,为我国土木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同济大学原副校长李国强作为教师代表发言。他表示,感恩前辈们的辛勤开拓和卓越贡献,奠定了学科发展的坚实基础。成长于同济土木学科沃土,当传承土木学科的优良传统,努力拼搏,勇于创新,将同济精神传递给后来者。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黄雨代表土木系科各学院作发展报告,表示同济土木将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需求,以“数智化、绿色化、融合化”赋能学科转型发展,持续创新卓越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深入推进科技攻关,继志图新,再启新征程。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周颖发布《同济大学人工智能赋能土木学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表示学院将基于AI4SEEAI for Science-Engineering-Education),通过3年周期、四大核心任务、20项实施举措,推进人工智能赋能土木工程学科高质量发展。

现场发布了土木工程学院自主研发的知识大模型CivilGPT,该模型近日已通过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备案,成为全国教育系统首个完成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的大模型。这是知识工程与土木工程学科交叉的研究成果,是同济大学探索以数智化驱动传统工科转型升级的又一创新实践。土木工程学院参与大模型研发的两位博士研究生对大模型作了介绍。

CivilGPT集成了44门专业课程、超过50万页的专业语料、2600余本课程教材及规范,以及7万道考试题目,通过70亿token的数据集和720亿参数的模型训练,实现了对土木工程领域复杂知识体系的精准理解和高效推理。采用基于同济大学自主构建的土木工程专业知识图谱增强的混合架构,包括11000多个知识点和13000余条关系,能够智能定位薄弱知识点,为学生推荐个性化学习路径,同时还融合了交通、环境、力学、材料等多个工程领域知识,有助于学生应对跨学科工程问题。通过全天候答疑、自测和智能体工具,--协同互动,为土木工程教育打造了新型个性化学习模式。它还能为工程实践活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成为工程师的重要智能助手。

在徐浩良、郑庆华共同见证下,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与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共同签署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共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城市防灾韧性创新实验室(同济大学),共同探索和试验旨在增强城市减灾和气候韧性的前沿技术解决方案,借助开发计划署的全球网络,促进中国与合作国家知识经验的交流与共享。这也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首次与中国高校在该议题下联合创设创新实验室。

学校的发展始终离不开广大校友的大力支持。当天,由同济大学校友会与同济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共同面向海内外校友发出,并发起设立同舟共济数字捐赠墙。土木工程学院院长周颖、交通学院院长凌建明、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党委书记楼立志、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徐斌、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宋木生,共同为同舟共济数字捐赠墙揭幕。

在主论坛大会报告环节,李杰院士作了关于土木工程研究与发展前沿的主旨报告,讲述了土木工程领域取得的发展成就与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阐述了土木工程若干研究前沿和关键科学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战略。他表示,土木工程是承载人类文明发展的主要物质载体,具有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

徐浩良作主旨报告,结合案例分析,讲述了为应对复杂的发展挑战,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可持续城市化与韧性城市建设方面的应对策略,强调运用系统思维、整合各方资源跨部门解决问题的重要性。他表示,中国的发展历程可供许多发展中国家借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愿意与中国、与上海、与同济大学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吕西林院士、朱合华院士主持大会报告。

当天下午,7个平行论坛同时举行,主题分别为国际论坛暨院长论坛——From Civil Engineering to Civilization”“从土木工程到人类文明”“交通产教融合创新发展论坛”“测绘学科的未来——时空智能”“暖通学科发展——低碳智慧人工环境”“新形势下的环境学科发展——产业与创新的新需求”“大中贯通STEM教育中学校长论坛


                                                                              (文/黄艾娇、陈少颖  图/周游、土木工程学院 视频/宋宇星)

相关链接:   

     百十土木,继志图新! https://news.tongji.edu.cn/info/1002/89094.htm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