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3月9日下午,接到学校四平路校区进行封闭管理的通知后,汽车学院班子成员闻令而动,立即召开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会议和工作会议,通报信息、排摸情况、布置工作,确保疫情防控工作稳步推进。3月13日,学校转入准封闭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曹静、院长张立军、副书记李红始终在嘉定校区坚守岗位,全力支持学校和学院的抗疫工作。4月16日,根据学校工作安排,学院领导班子全部返回校区上岗,作为党员干部,他们始终坚持靠前站位,贴近学生,倾听学生的诉求,努力帮助学生解决困难。他们积极投身到校区志愿服务中,从核酸检测维持秩序,到每天为学生送饭,再到健步走,处处都有他们的身影。他们深入学生社区网格化管理,担任学生社区片区长,管理好汽车学院在校1365名学生,关心守护好特殊时期下每一位学生的成长。

“一线需要,就绝不离岗”
坚守在校园的,还有学院一批专业教师、辅导员和管理服务人员,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他们零距离坚守,昼夜兼程,只为学生归来无恙。
汽车学院辅导员房亮老师服务于校区隔离点学生管理工作。“全天候在线”“使命必达”是他日常的工作状态。隔离点的工作都是实时的,他和所有服务于隔离点的教职工需要不断更新进出人数,第一时间与楼宇辅导员、学院交接,转运相关同学,通知同学们进入相应隔离点微信群,随时关注大家的情况。“什么时候接到疾控通知,几点就随时待命。”最晚凌晨两三点,最早凌晨四五点,都有他仍在工作的身影。
上海市地面交通工具风洞中心工程师王建新曾陪同校区密接学生转运金华。外地转运的通知下达后,他和一批老师配合,分秒必争。转运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防护服厚重闷热,长时间不能喝水和上厕所等等问题都是必须克服的阻碍。隔离点负责老师与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开会协调、分组分工、制定转运方案,拟写《转运人员温馨提示》。学院辅导员、班主任第一时间主动联络关心学生,叮嘱接下来前往外地的注意事项。“统计数据、确认人员、维持秩序、安全转运,每一个节点都要细之又细。总的来讲,大家都不容易。”
日常负责汽车学院和生态园物业管理的万丁从校区封闭管理伊始,就加入了校区学生就医保障组工作,协助在校园准封闭和封闭管理期间转运有急重症的同学外出就医。在过去50余天里,他已经安全护送嘉定校区几十名学生往返校区和医院。
驻楼辅导员王京晶曾这样回顾自己的工作,“这段时间,我经历了很多说出来微不足道,但在那一刻却十分触动人心的故事。有一个深夜下着暴雨,为了保障物资的安全,我们一趟又一趟地往楼里抢运同学们心心念念的各种物品。我曾在操场和楼里为同学们点播歌曲,打call的闪光灯、久违舒怀的笑容和回荡在楼中的‘谢谢你’是我继续奋斗下去的动力。”

他们只是校园疫情防控工作中同济汽车人的缩影,还有无数个如他们一样的教职工仍在一线奋斗。生命之下,责任重于泰山,一切为了师生的生命安全,为了这个承诺,同济汽车人正集结起一股强大的力量。
“校区封闭,但爱不会被隔离”
疫情来袭,打破了校园的宁静,严峻的疫情形势牵动着每一位同济汽车人的心。在校园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有无数人在坚守,也有无数人伸出援手。
校园转入封闭管理后,学院不少学生反映了宿舍此前未准备水壶,饮用水储存难以保障的问题。接收到学院学生楼长信息反馈的第一时间,教职工群里迅速掀起一场接龙热潮,老师们纷纷主动捐赠出自己的热水壶,为在校学子的基本需求保驾护航。短短一下午,学院各实验室、中心、办公室及76名教师累计为学院在校学生提供超过90只水壶资源。晚上八点,在校教师小队出发前往各个楼宇,顺利将承载着满满当当情意的水壶送往学生楼栋。
虽然是“疫”,但也连接起了情,各式各样的水壶让校外与校内师生更加紧密相连。同济汽车师生的“水壶情”也得到了中央电视台的报道。
“战‘疫’守‘沪’,我们一起前行”
城市静止了,但社区的神经末梢却活跃了起来,从晨光微曦到星辰满布,有一群人步履匆匆,从未停歇。在组织构架精巧的社区防疫临时团队里,也有一群曾在三尺讲台上发光发热的同济汽车教师。汽车学院李雪老师主动向小区内的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物资,并帮助老人采购物资,投身小区疫情防控常规志愿服务。何瑛老师在杨浦区四平路街道参与疫情防控志愿者工作,成为小区志愿服务9人团队中的一名女将。吕洪、王学远、陈力等老师从小区封闭起就投入居委志愿服务中,常态化参与核酸检测维持秩序、搬运保供物资、收发抗原检测试剂等各类工作。汽车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书记张智明老师第一时间投入社区志愿者工作,参与小区内核酸检测、抗原发放、物资发放、保障药品统计等一系列志愿服务。教工第二党支部书记杨代军老师曾在小区志愿服务过程中参与物资发放工作,最长单次发放时间为5小时,最晚物资发放结束时间为24点。

正是这一个个看似平凡的故事,才得以汇聚成这个特殊时期的巨大能量。同济汽车人,无论身处何处,都愿以点滴之努力,聚抗“疫”之合力。据不完全统计,截至4月30日,汽车学院教工已有198人次投入到社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