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金经昌中国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举办,“同济大学学科发展历程和教育成果展”上线
来源: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时间:2022-05-27 浏览:
同济大学115周年校庆和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70年院庆之际,5月21日,第十届金经昌中国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作为同济规划百年系列学术活动之一在线举办。

中国工程院院士、《城市规划学刊》主编、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监事长、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名誉院长吴志强,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学会常务理事彭震伟,及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相关负责人等出席论坛并致辞。

从1922年开设“城市工程学”课程起,同济大学规划教育已经走过了整整一百年。本届论坛以“百年探索与面向未来”为主题,以同济规划教育百年为背景,回望历史,展望未来,聚焦青年规划师在中国规划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担当和奉献,激励青年肩负起新的时代使命和历史责任。开幕式上,“同济大学学科发展历程和教育成果展”正式上线,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城乡规划专业(智能城市与智能规划方向)虚拟教研室同步启动。
上午论坛主题为“百年探索”,围绕同济规划教育和学科发展经历的百年历程,追溯一代代青年规划师在各个时期挥洒青春,为探索中国特色城市规划发展道路作出的贡献。
吴志强作了题为《同济规划教育的早期探索》的报告,以详实的资料展现了同济大学早期创办历史及规划教育在同济的源起。1922年,同济大学开设Städtebau(城市工程学)课程,开辟了同济最早的城市规划教育。通过一代代青年学者的创新追求,推动规划教育发展至今,青年时期的金经昌先生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报告总结了规划教育之所以在上海萌芽壮大的原因,指出高等教育和中华民族现代化进程的内在关联,并以“共享、开放、创新”三个关键词寄语未来,“只有青年人站起来,才能在祖国大地上完成一个古老文明的现代化”。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侯丽以《时代巨轮:金经昌先生和他的同事们》为题,回忆了以金经昌先生、程世抚先生、钟耀华先生为代表的第一代规划人和以李德华先生、董鉴泓先生、邓述平先生为代表的第二代规划人共同奠定了同济规划最初的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报告以金先生1986年赠同济规划毕业生的信作为结尾:“城市规划建设是具体的为人民服务,新和旧是生活不断的变化过程,城市规划要在新旧变化中继承和创造出我们的文化。”
北京建筑大学教授李浩以《青年时代的邹德慈先生》为题,从四个时间阶段追忆了邹德慈院士青年时代的奋斗轨迹与人生智慧。报告以邹先生的青年时代缩影,代表了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城市规划工作者的经历,为当今青年规划师们提供了镜鉴和激励。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耿虹以《春江潮水连海平:同济力量与武汉规划专业发展》为题,以改革开放后武汉这座城市和武汉城市建设学院(现并入华中科技大学)的巨大发展为背景,深情回望了武汉城建学院自建院之初,在发展城乡规划教育事业过程中与同济的渊源,1977、1978、1979届,包括规划设计专业在内共有21位同济毕业生成为武汉城市建设学院重要专业的初创者,同济大学的规划思想也从这里影响了武汉的城市发展。
深圳市蕾奥规划设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规划师王富海以《深圳:年轻的城市,青年的规划》为题,回顾了深圳近40年快速城市化过程,展现了在这座年轻的城市中青年人的作用和力量,认为深圳成功的密码更来自于自下而上的活力深圳和传统自上而下的秩序深圳的融合互补,形成了面向年轻人,包容年轻人的城市特点。
在下午举办的主题为“面向未来”的论坛上,10位青年才俊聚焦“气候变化与双碳”“国土空间规划”“跨区域发展的动力与空间治理”“社区发展与城市更新”“文化与历史保护”“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城市数字化转型”“建成环境与健康城市”“韧性安全与防灾”“学科发展与教育创新”十大未来规划发展方向,交流了创新探索和前沿思考。
金经昌中国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以“倡导规划实践的前沿探索,搭建规划创新的交流平台,彰显青年规划师的社会责任”为宗旨。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同济大学、金经昌/董鉴泓城市规划教育基金主办,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办,长三角城市群智能规划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城市规划学刊”编辑部、”城市规划”编辑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参与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