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快讯 > 正文

陈以一:努力建设同济特色的教学质量文化——同济大学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一点思考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21-04-23  浏览:

国家最近出台两个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和保障直接相关的文件:《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文件的内容十分丰富,把人才培养、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第一评价指标是其鲜明的特点。

这些要求体现在突出思想政治教育、教授为本科生上课、学位论文(毕业设计)、学生社会实践、毕业生发展、用人单位满意度等方方面面。我们学校正在升级内部质量保证体系2.0,以“三全育人”、本研贯通、全面覆盖、保障高质量为指导思想,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把建设质量文化内化为全校师生的共同价值追求和自觉行为。

同济大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现在,2.0版的质保体系如何跟上新时代新的要求,继续保持高质量高水平?将本科生、研究生合二为一,纳入一个体系,如何覆盖中外学生、全日制和继续教育的学生?都需要我们在高质量全覆盖上做更深入细致的工作。

作为教学督导,我们进入教室(实验室、车间……),我是去“监控”吗?我想观察什么(仅仅填个表?)我准备与教师、学生怎么交流?我认为,作为督导要深刻理解这两个文件的精神实质,“督”是为了更好地“导”。因此,我们必须关注“产出导向、高阶学习和督导融合”3个要求,以达成高水平教学督导目标。

“产出导向”下的目标体系

首先,“产出导向”的要求。随着工程教育认证的深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等三大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其中产出导向是核心要求。产出导向就是目标导向,其中包括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课程大纲等等,是一个目标系统。面向新时代,立德树人是最根本的产出目标。以工程教育专业课程为例,价值引领、职业素养、科学思维,都是立德树人的要素,它非常具体地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工程师与科学家之“德”,鲜明体现为对自然、技术、社会规律的理性认识,这些应该是贯穿在我们的授课和课程设计中,是细雨润土、潜移默化的渗透与实效。

其次,产出导向下的目标体系应该是公开的、具体的,记载于相应的教材、教案、作业、实干实习等环节,且学生必须有途径知晓并和老师共同努力去实现这个目标。还有,目标达成与否应是可考核、可检验的,因此督导不仅是督查教学过程,还应该重视教育教学目标的设计、支撑、达成状况的检验方式及其合理性。

最后,教育教学目标达成与否的评价,有别于标准化产品的评价。并非所有的教育教学的产出,都是可量化、可唯一、可现时评价的。教育教学目标评价(人才产出质量评价)是复杂的,轰轰烈烈的“精确算分”会走入歧途。如对工程学科,精确算分也只能说明他掌握了某一种方法,他能够应用这种方法,但实践中还有更多的方法等待我们去创造,贯彻产出导向的理念要求科学的评价方法。

产出目标有阶段性,必须紧密关联学生的发展基础、学生的近期发展、长远发展和终身发展。如近期发展,工程教育认证中培养目标达成与否主要观察“毕业后5年左右”,这与全世界工程师执业资格的获得周期有关,即5年左右有可能获得独立从业的资格。这个周期也许与诸如律师、医师等其他应用学科毕业生有相似之处。但高校育人的见效只论5年吗?教育教学成果只看职业发展、专业成就吗?由此可见产出评价不容易。还有产出目标的多样性和评价的可操作性。

教育教学目标高质量实现,正是督导工作的价值所在,把握明确合理的产出目标是督导活动有效性的前提,认识产出评价的复杂性,有助于提高督导的指导水平。

何谓“高阶学习”?

第二个关注点是高阶学习。“金课”是高阶学习、教学督导的核心任务之一,是助推一流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对于“金课”,“水课”是指浅层知晓的知识内容、单向灌输的教授方式、止于教室的学习模式以及一考终结的评价手段等。即使这些教学形式很规范,督导给其打“优”或“良”,对同济大学这样的研究型大学来说还是不够的。

什么样的课才能称得上是“金课”?涉及到哪些高阶的要求?我认为,难度是“金课”要素之一,难度就是挑战度,它的质疑能力、批判能力、发散思维能力、互相冲突场景下的价值评判能力都是要件。哈佛大学迈克尔·桑德尔的“公正课”风靡全球,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问题都是尖锐至极的两难问题,你怎么做选择,怎么做判断?你的选择有理,人家的选择也有理,学生的思维热情被高度调动,思维深度也受辩难的磨砺而不断精进。

再者,“我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也很重要。问题的目的决定了思想的深度、视野的宽度和胸怀的广度。你明白了我设计这个问题的动机,你才能问出恰如其分的问题。比方说阅读一本书,你可以设计出检验学生是否读了的问题,也可以设计情节冲突、发展逻辑、故事结局、主旨意蕴等等问题;课堂上还可以设计“谁来回答问题”,是自问自答、启发回答、自发回答、点名回答、互质式回答等等,效果是不一样的。我观察了一些课堂,让学生来进行互质式回答的很少。教师对问题的挑战度设计、让谁来问、怎么总结,对学生的思维训练都很重要。2011年,我主持一个国家精品课程开放式课堂,有一位名师听了我的课后说,“陈老师,你课堂上的问题设计得很好,学生回答也很活跃,但我对你最大的意见是你最后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我觉得这恰恰是教学理念上的不同,如果一个学生什么问题都要老师告诉“确切”答案,我认为他就不是同济大学的学生。我觉得教师的问题设计和问答、过程的驾驭是课程挑战度的重要标志,是高水平课程的展开方式,也是督导需要评价的课程教学要素。

再一个是课外课业负担。我要提的问题主要是,我们走进课堂去做督导,怎么能够延伸到课外来检查这些问题落实与否、深化得如何?希望大家一起来思考。

关于督导融合

最后,关注“督导融合”。督和导的关系,应督导并举、以导为重,这是确保教育教学质量水平提高的重要一招。这方面同济大学在全国做得较好,但还须继续努力。

督导与在线师生是什么关系?督导的督查和指导,前提始于学习,主体在于评价,成效见于沟通。教学质量如何衡定,我觉得真正的高质量是学生通过你的课程学习后,他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事物的思考方式,以及他的价值判断得到优化提高,这就是高阶学习。

(作者系我校原常务副校长,此文为作者在近日举行的同济大学2021年春季学期教学督导工作会议上所作报告的部分内容。程国政根据会议速记稿进行整理,并经作者本人审定。)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