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快讯 > 正文

同济时节——“二十四节气”里的教与学

来源:设计创意学院   时间:2021-02-04  浏览:

“二十四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以15°划分为24等份,每等份为一个节气,描述了四季交替以及自然物候的发生规律,表达了人与自然之间独特的时间观念,它不仅起到了指导农业生产的作用,也影响着古人的生活方式与文化观念。“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凝聚着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精华。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被国际气象界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二十四节气”进入设计创意学院的教学是从一次设计课开始的,恰好有24位工业设计方向的硕士生选课,每人以一个节气为题,于是就有了24件节气作品。而这些作品产生的影响以及这一过程所激发的师生对传统文化的热情,也引发了我们对传统文化育人的深入思考。

诚然,“二十四节气”源于农耕社会,反映了先人对自然农时的顺应。而在这种顺应的深层,是道法自然、因地制宜的价值观和大智慧。“二十四节气”是岁时的分节,一张一弛,有农忙,也有所谓的农闲;节气相交就是交节,转意为节日。它使人们在面对自然时不再消极被动,而是兼顾两者的关系建立起和谐共生的系统。劳作的智慧从来都是温暖和欢愉的,不缺少今天所说的人文关怀。“二十四节气”是让生存成为生活的东西,由此生出的精神层面的东西,使平凡的生活具有了不平凡的审美特质,其精神层面的内涵,超越了种族、民族、国家、地区或是农业、工业、设计、文化等的划分和界定,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文化传承,成为一种让我们体味生活智慧与美好的东西。现代设计经历反思后提出的“生态设计”“绿色设计”“可持续设计”这些新的设计理念,用一句“天人合一”似乎足矣。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国家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方案中提出,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做到继承创新,并充分发挥其教化育人作用。在那次设计课题之后,我们又组织设计创意学院党员师生共同参与策划和举办了《行律千年,东方意蕴:二十四节气创意作品展》。展览正式对外开放那天又恰逢“大雪”节气,同济大学的师生们纷纷来到博物馆,在“节·器”“济·节”“情·节”“节·乡”“食·节”五个部分组成的展陈空间里,感受“二十四节气”的独特文化魅力。

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展览,不是为了表现大自然的天生丽质,也不是渴望在没有农闲的日子里有一份闲逸的情致,更不是主张在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时代回归过去。育人如同农事,秧苗有了深植于土壤的根,才能更好地开花结果。而好的设计同样需要传承优秀文化,关注现实生活,以获得贡献美好生活的内发动力,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生活的日常,让日常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二十四节气里蕴含的古老智慧与哲学思考,滋养师生的心灵,它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希望通过厚植传统文化,深化“三全育人”,呈现春色满园、繁花似锦的“同济时节”。

(作者分别为设计创意学院党委书记范圣玺、设计创意学院宣传员刘连英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