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快讯 > 正文

科创中心建设背景下上海高校学科建设策略思考

来源:蔡三发 沈其娟   时间:2020-06-23  浏览:

上海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和科教中心,在推进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但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要求相比,在基础研究、顶尖研发机构、重大项目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强化。2015年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提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上海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2020年,上海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上海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旨在进一步加大财政科技投入特别是基础研究的投入力度,加快培育战略性科技力量,优化重大项目的组织实施机制。

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拥有众多科研实力雄厚的研究型大学和学科平台,且其科技创新活动与产业发展密切联系。目前上海市已经拥有比较发达的高等教育体系,包括39所本科院校,其中有复旦、同济、上海交大和华东师大等8所知名的教育部直属高校;截至目前,共有14所高校、57个学科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对照世界通行的论文评价指标工具,目前上海高校学科领域进入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前百分之一行列的有108个、前千分之一的有14个。

那么,当前上海高校及其学科体系应该如何进一步优化发展,以成为上海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引擎?根据《上海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中提出的基础研究、战略性科技力量、重大项目等政策重点,上海高校需要在以下方面继续着力推进:加强前沿科学研究和优势学科建设,通过汇聚学科优势,优化调整学科布局,推动以学科交叉与协同为主的科技创新,形成高质量高效率的产学研协同机制和互动新模式,促进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面向未来,上海高校学科建设可以在以下三个方面进一步着力推进:

一是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上海高校要面向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需求与高层次人才培养需求,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要加强基础学科的建设布局,形成厚重理科的强大基础,在数学、物理、化学、海洋、生命、材料等学科领域形成前沿与领先优势,争取实现基础研究“从0到1”的不断突破。要优化工程技术学科的建设布局,发展支持国家战略和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核心学科,尤其需要抓住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全球产业分工重塑的历史机遇,及时布局突破关键产业和技术的学科,如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经济、新材料、新能源等,引领产业升级、服务国家与区域的创新创业新格局。此外,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离不开金融、航运、贸易等行业的持续发展,因此高校学科建设和高端人才培养应密切对标上述需求。

二是进一步汇聚学科优势。上海高校数量众多,学科建设各具特色。上海高校要结合自身发展优势与上海市科创中心建设的需求,整合资源,重点规划,以点带面,建构优势特色学科群。要创新机制,加强学科汇聚,通过群体学科间的相互渗透、联合和交叉,发挥其优势、特色和效能,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整体提升学科建设水平。依托上海市“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计划,充分整合政府和高校内部资源,精准投入,重点建设一批有基础、有实力、有特色、有影响力的学科,以开拓科技研究前沿,支撑重要研发基础,引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创新,为上海建设科创中心提供学术与研发的高质量特色平台。优势学科汇聚是一个长期建设过程,需要政府和高校搭建支撑平台,创新机制体制,汇集一流人才,优化管理与提高投入。

三是进一步促进学科交叉与协同。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是群体技术创新的产物,学科交叉协同已经成为科学发展、核心技术突破的必然趋势。创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当前上海市有三大重点攻坚领域: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和生物医药。这三大领域都需要具备多学科背景以及来自不同学科的科学研究者相互协作、群策群力。因此,上海高校除优化自身学科布局、汇聚优势学科外,更要加强高校之间的学科共建与合作,强强联手、相互增益。同时,高校也需强化与企业、政府的联系,整合优势资源,形成合力。交叉学科平台的建设与运作需要深度参与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切实提高学科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

(作者分别为我校发展规划部部长、我校高等教育研究所博士后研究人员)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