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战“疫”伊始至今,有那么一群“战士”,他们有的与“敌军”正面交锋,更多的是在后方用自己的默默坚守,为申城百姓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疫之墙。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体医务人员,肩挑“千斤担”,尽显“公仆心”,他们是这春天里最美丽的风景线!
我们在武汉金银潭——志愿逆行,使命和职责所在
1月24日除夕,当招募增补肺炎患者救治医疗队的信息紧急发布后,附属彭浦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在第一时间积极响应,踊跃报名。
“我做过七年呼吸科护理工作,我请求加入增补肺炎患者救治医疗队,到武汉参加疫情医治工作!”护士吴婷婷第一个提出了“参战”申请。当得知最终入选时,她激动地与同伴说道“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危急时刻能够参加医疗救治,这既是我的使命,更是一名白衣使者的职责!不过我要前往武汉了,手边的工作只能麻烦大家多辛苦啦!”朴实无华的言语让周围的同事们感到的却是莫大的鼓舞和无穷的动力,大家坚信无论是去往武汉还是留守上海,只要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打赢这场抗击疫情的硬仗。
“我有六年重症科临床护理工作的经验,我志愿参加增补肺炎患者救治医疗队。”这是附属彭浦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另一位赴武汉支援的护士陈雅娟。作为一名八零后,她个子不高,体型瘦小,但做事干练,业务出色,是一位护理工作的业务骨干。
从除夕开始,她们便与同事们一起奋战在社区流调工作的第一线,1月27日大年初三,她们跟随上海医疗队紧急驰援武汉。
“在金银潭医院,我有了许多的第一次:第一次穿戴两层手套进行静脉输液、采血;第一次身穿那么重的防护服工作;第一次感受到穿着层层防护服后的行动迟缓、听力视力障碍;第一次发现原来自由呼吸新鲜空气是那么地美好……在武汉的经历毕生难忘,今天我们凯旋回来了,我将继续保持在一线的工作状态,在武汉时,我努力做病人眼里‘好样的上海姑娘’,回到上海,回到社区,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做好社区居民健康的守护者。”吴婷婷说。
我们在集中隔离点——隔离病毒,不隔离爱
疫情期间,沪上不少宾馆被临时改建成集中医学观察点。“隔离点”这3个字让普通人闻而生畏,但是对于参加防控工作的医务人员而言,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全力以赴逆行而上是使命。
附属杨浦大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筹)早早地召集骨干医护人员组成“家医团队”入驻观察点。寻医问药时,他们是“健康卫士”,病史询问、体格检查、配药送药全程“一条龙服务”。急救转运时,他们是“护航战士”,穿着厚重闷热的防护服,挂号、检查、缴费,跑前跑后直至患者入院。“疑案”追踪时,他们是“福尔摩斯”,当健康信息显示的姓名与入驻人员姓名不符时,一遍遍询问、核实、推测直至确定原因。抑郁焦虑时,他们是“心灵捕手”,每天早晚,一根电话线架起医务人员与留观人员沟通的桥梁,一句关心、一个提醒、一份嘱托,让留观人员慢慢放下心理包袱,逐步适应这个“临时之家”……“临时之家”,爱不临时、关心永在!不管何人何时入住,全能“家医团队”都始终坚守为民服务初心,践行“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抗疫誓言,守一方阵地,护一方平安!
2月19日晚6点,附属安亭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微信工作群弹出一条消息——黄渡则安集中隔离点需要第二批医护人员进驻,24小时开展医疗保障工作,为期20天左右,现征集医护人员。短短半小时,39人主动请愿,最终9人奔赴“战场”。
3月28日零点起,上海市针对所有入境回沪人员一律实施集中隔离14天的政策。为应对最新政策实施后可能出现的隔离人员激增的情况,中心采取“积极响应,快速反应,及时照应”的“三应”措施,再次迅速召集10余名有经验的“精兵强将”入驻安亭镇新增的集中医学观察点,与综合性医院医护人员一同开展相关工作布控。此次被隔离人员是由浦东机场大巴车集中转运而来,收住过程复杂而缓慢。为优化工作流程,他们专门制定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集中隔离观察点工作制度”,统筹协调人员24小时蹲点指挥,夯实防控监管、消杀管理、服务保障等各项防疫措施,层层落实相关工作责任,科学、规范地管理运行,保证集中隔离观察工作安全有序地进行。在隔离观察期间,医务人员随时掌握他们的心理状况,疏导不良情绪,还开通了热线电话,借助微信建立“绿色通道”,及时送上免费的阅读刊物、提供心理关爱服务。同时,积极动员留观人员跑步、跳绳、打八段锦等。人员接收、核对、登记、安排转运至房间,有疾病在身的老年人提出与家人同住的请求,待哺的婴儿需要热水冲泡奶粉,还有突发不适的人员需要检查和配药……已经记不清来回了多少步,打了多少个电话,闷热的防护服里汗水肆意流淌,护目镜上充满了雾气,隔离点的医务工作者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我决不能愧对这一袭白衣!” 附属安亭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实现“零交叉、零感染、零损伤”为目标,为一批批留观人员提供了温馨、细致的服务保障,收获了众多留观人员发自内心的感谢。
附属金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梁振蛟医生是在3月8日抵达隔离点这一“战场”的,和消毒组的同仁们一起承担着大量消杀保洁的任务。穿着厚厚的防护服,行动非常不便,即便是经常运动的梁医生没多久也已经是汗流浃背,里层全部湿透,浑身虚脱。当他完成第一阶段26天隔离点的任务仅仅5天后“二进点位”,继续第二轮隔离点的工作。面对疫情,大家都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努力发挥着自身的专业特长。
附属南翔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陈杰是这场战“疫”中集中隔离点24小时的“守护者”之一。自4月4日起,陈杰通过积极主动报名,被选派全天候驻守在嘉定区集中隔离点半个月。从最初医疗培训、制订预案、建立抢救流程、筹集物资、整体布局,再到清洁消毒、安全检查、温馨提示、日常服务、建立档案、解除观察等环节,陈杰和他的战“疫”团队把各项防控措施做实、做细、做严,科学有效地对隔离点进行管控。陈杰日夜奋战在一线,他逆行的背影,忙碌而充实。每当有隔离期满的人员离开时,陈杰都会帮他们提行李,护送离开,并会一遍遍的叮嘱对方“回家后一定要注意休息,有情况及时与我们联系”。陈杰说,最幸福的时刻就是解除隔离的人员离开时对他们说谢谢。
我们在入沪道口——守住一道卡,护好一城人
3月25日中午12点,附属三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筹)党支部进行了一场特别的主题党日活动,以“把初心落在行动上、把使命担在肩膀上”为主题,邀请附属东方医院高彩萍和尹媛媛两位援鄂先进代表在线分享了在武汉方舱医院的抗疫故事,不放松的战“疫”阻击,不一般的使命担当,激励全体中心继续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戮力一心、凝聚力量,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1月31日清晨,在上海火车站北广场留验点,有那么一群新青年走上前线——来自附属共和新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筹)的青年突击队员们。党团员及青年骨干主动报名承担全部口岸工作,值守留验点,每班值守12小时。他们穿上防护装备,直面被感染的风险,一个个坚毅的背影,活跃在火车站的道口里。协助监测点排除发热病人,坚守留验送诊岗位。为了节省一次性防护用品,他们少喝水、少吃东西、少上厕所。道口随时有需要隔离留验的人员进入,常常无法按时吃饭。一个班次结束,在脱下防护服的那一刻,每个人都是大汗淋漓,脸上留下深深的印痕,却没有一人叫苦叫累。“悬壶入荆楚,白衣做战袍”,作为扎根基层的全科医生,他们坚守岗位,以萤火之光贡献抗疫力量,展现当代青年的责任和使命。
3月5日上午8点,附属淞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筹)为期48小时的第二轮入沪道口卫生检疫工作顺利完成。随着企业复工,道口的车流量、人流量都大幅增加,共计筛查车辆5583车次,返沪人员8348人次。“您好,请先扫码填报信息,通行速度就能快一点……”,为了提高通行速度,每班安排2名工作人员在数米之外的前置点,提醒入户车辆通过“健康云”APP填报相关信息。“您好,请停车,配合测温,请出示二维码”,8小时重复着最简单的话语,重复着最简单的动作。深夜的道口值守任务仍旧艰巨,来往车辆还是络绎不绝。冷冽的寒风已然穿透了防护服,让他们打起了哆嗦,但是十足的干劲和满怀着的一忱热血仿佛就能照亮这漆黑冰凉的夜!一遍遍重复的礼貌问候,一句句耐心的指导与问询,一声声略带着疲惫的“谢谢”,交织成了这座城市中一个小小防疫检查道口的回旋曲。两天的检疫工作虽然艰苦,但是他们齐心协力,“逢车必检,逢人必测”,坚决守住一道关,护好一城人。
我们在基层社区——科学防控,筑牢防疫堡垒
社区是疫情防控的最前线。1月26日早上4点多,附属花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在睡梦中接到主任陈国良的紧急电话——立即组建1支医护队伍,1小时内集结。大家从睡梦中起身,10分钟就组建起了队伍,从不同地方向中心集结,按时到达指定位置。凌晨5点18分,党政领导在中心一楼大厅做了简单的思想动员,大家以饱满的战斗精神出发赶往街道,花木疫情应急队就此成立。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应急队不断壮大,承担了重点地区来沪人员的健康筛查、密切接触人员的追踪和管理、居家隔离及集中隔离点重点人员的医学观察、协助疾控部门消毒确诊病例相关场所、复工企业防疫指导等防控工作及发热哨点门诊、新冠肺炎相关知识科普、疑似患者识别及转诊等诊疗工作。
浦东新区花木社区作为拥有18万人口的大社区,基层卫生社区排摸工作量始终在浦东位居前列。为优化流程、提高效率,中心信息科上线了《健康状况信息登记表》《外籍人士健康信息登记表》《解除隔离申请表》《每日体温登记表》等一系列信息采集小程序,利用信息化手段减少人力成本的投入,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截止至4月22日,应急队共完成病家终末消毒11次,集中隔离点终末消毒4次;病家指导消毒52例;管理密切接触者114人,其中集中隔离61人;管理一般接触者76人;累计排摸重点国家、地区入沪人员4257人;累计居家隔离管理1860人。做到社区排摸无遗漏,病例管理无扩散,院内零感染。
1月26日年初二,附属定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筹)、医学院2018级全科医学硕士研究生(在读)张慧医生在病房值班时收到通知——做好准备随时待命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协助疫情防控工作。作为一名有着全科门诊管理经验的医生,她主动请缨,走向疫情防控的第一线,负责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的发热门诊驻点工作。她带着使命和责任,孜孜不倦地协调着诊治流程的各个环节,关爱每一位就诊患者,指导他们做好防护,解除他们对于疾病的过度恐慌,还和其他医护们一起学习、探讨疾病的最新进展。
随着疫情的好转,复工潮到来,商务楼宇、园区和企业进入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附属石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此组织了三支防疫指导员队伍,由铜川、兰田、镇坪三个卫生服务站团队作为主干力量,在街道、城管的配合下,走进园区、楼宇、企业,提供复工防疫的专业指导意见。
石泉街道共500余家企业,铜川片区就包含了400余家,防疫指导员根据片区“企业多,职工多”的特点,一家家排摸复工的实际状况。对复工人数较多的企业,发放宣传册,做到职工全知晓。对复工人数较少或错峰上班的企业,利用微信链接进行云宣传,让尚未复工的职工也能获取防疫知识。
兰田片区企业较少,但有施工工地。2月21日,武宁路快速化改建工程正式恢复施工。防疫指导员进入工地,指导施工人员加强自我防护。在巡视沿街商铺时,发现很多商铺用酒精进行消毒,这对火灾的防范提高了要求,隧向街道建议使用含氯消毒剂,可以有效避免火灾等意外的发生,这一提议得到了街道的高度重视。
镇坪片区包含菜市场、超市、餐饮等商铺和企业,都是人口容易聚集的场所。防疫指导员挨家挨户地进行宣传,有些商贩看不懂文字,她们就用动作来演示,例如“六步洗手法”、“打喷嚏时如何遮掩”等。
防疫指导员的任务重,工作覆盖范围广,她们的身影穿梭在楼宇、商铺中,为了让防疫知识更加通俗易懂,还归纳总结了《楼宇企业商铺防疫指南》。她们的努力,为筑牢社区防疫堡垒添砖加瓦。
“妈妈,最近得新冠肺炎的人很多,您作为一名医生要小心啊!您要注意休息,下班后早点回家,早点睡!”
“妈妈,我已经三天没有见到你了,有点想你……”
“妈妈,我在爷爷家里表现很乖,字每天都练,口算也每天都练……”
这是附属真如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科一位“小家属”写给妈妈的信,也是所有奋战在抗疫一线的社区医护人的缩影。
人员排查、上门落实防控举措、汇总疫情相关信息……面对紧急而繁重的任务,大家勇挑重担,没有怨言,从早上7点坚持到深夜11点、12点、凌晨1点、2点甚至更晚,已经成为了常态。他们是白衣战士,也是爸爸、是妈妈,对疫情防控工作的执着,战胜了对子女的亏欠。
我们在智慧医疗——云端线下相结合,筑牢疫情防护线
疫情期间,附属彭浦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了专门的“互联网诊室”,由副主任医师和资深主治医师坐诊,依托“健康静安”微信公众号、“静安家庭医生”APP,通过在线咨询互动、网上视频问诊等形式,为家庭医生签约居民提供慢性病复诊配药、处方延伸等服务,居民完成线上结算后,第三方物流直接将药品配送到家。中心主任彭德荣介绍,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复诊“续药”是刚需,从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来说,互联网医院最适用的场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服务对象以老年人为主要群体的特点,该中心梳理优化网上诊疗服务流程,让行动不便的慢性病患者在子女的帮助下通过在线与医生面对面沟通、并按时复诊,医生开具的药品则直接配送至病人家中,方便签约居民就诊并用药。这种“互联网+健康”的模式有效助力了疫情防控,让更多的百姓足不出户,享受便捷就医。
除了线上服务,疫情期间的线下督导也是筑牢疫情防线的重要一关。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真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筑牢开学复课后校园疫情防控战线,助力真如辖区内的广大师生们复学复课工作,组建了由6名公卫医师和6名全科医生的防疫督导队伍,与辖区内6所复学学校一一对应。4月27日开学第一天,由中心分管领导、防保科长带队,开展“一校一医”复学防疫督导工作。工作人员重点查看了入校晨检、学生上课、课间活动、午间就餐等环节,进一步指导了校门口、教室、食堂、厕所、隔离观察室等场所的预防性消毒和通风工作,还查看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预案、工作小组、工作网络,全校学生和教职员工健康排查记录以及学校食品安全管理、环境卫生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传染病预防控制管理、学生健康教育等各项制度及处置流程,并对学校防控工作进行巡回指导,深入排查重点制度落实,人员健康管理,重点场所卫生消毒管理,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规范处置等方面的薄弱环节,为学校复学复课保驾护航。
致敬身边的每一个你
没有生而英勇,只是选择无畏!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所有人在平凡的岗位中做着不平凡的事,用行动践行了使命。这个寒冷的冬天因为有他们的动人故事而变得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