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报】同济大学家访式教学:用真情、传讯息、达共识
来源:中国民族报
时间:2020-04-14 浏览: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关心关爱,2018年,同济大学成立少数民族学生事务管理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服务中心”),围绕“立德树人是根本、三全育人是导向”这个中心,做深做透做实“家校+校企”协同育人,着力实现“高标准完成学业、高质量实践发展、高起点规划生涯”育人目标,通过生活、学业、身心、就业4个工作维度,构建了“少数民族学生专职辅导员+学院少数民族专项工作辅导员+内派老师+工作室+学生骨干队伍”全覆盖、全交叉、全叠加的育人格局。
自成立以来,服务中心开展了一项特色工作——寒暑假家访。以此形式,在彼此沟通中,不断铸牢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今年1月,服务中心青年教师前往新疆30个少数民族学生家庭开展家访工作。教师们启程前,亲自为每一位少数民族学生设计了寒假大礼包,其中包括一条印有同济大学标志的羊绒围巾和一顶冬季加绒棉帽,给严寒中的新疆学子送去一丝温暖。教师们从学习、生活不同角度切入,传递同济大学多民族学子同吃同住、平等相待的良好氛围,向学生家长讲述同济的建校历史与发展以及对学生的政策帮扶,体现国家、学校对学子的深切关怀。
给予真情关爱,展示学校举办的各类活动。家访教师通过与家长和学生的沟通,对学生成长轨迹进行了解,梳理学生在校“一课堂”“二课堂”的成绩单,将综合表现全面客观呈现给学生家长,在如何培养学生、将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等方面,与家长和学生达成共识,共同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调解家长和学生之间的矛盾。家访过程中,教师们发现,很多家长和学生之间由于相互不理解,从而产生矛盾。青年教师现身说法,讲述当下的国家教育政策和学校的教育理念,让家长相信学校的教育能力。学研工部副部长徐迅通过分享自己与儿子在学习方面的沟通方式,为学生和家长传授经验。
通过家访了解学生家庭的真实情况。学校为贫困家庭的学生提供补助金,进一步落实学校资助政策,促进学生资助工作提升。家访过程中,教师们了解学生未来的就业意向,为学生和家长出谋划策,坚定学生信心。服务中心还形成“结对子”帮扶机制,多方面为少数民族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平台。目前,服务中心构建了校企合作平台,引进企业社会资源,设立了少数民族学生成长成才专项基金,筹集企业资金50万元。
家访融洽了师生关系。从服务中心开展的暑期家访工作反馈可以看出,到访学生在回到学校后与教师们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活动参与积极性也明显提升,家访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在校的管理和沟通。
当家访教师走进贫困学生家庭时,看到的是艰难、是期盼;在家访教师结束家访离开时,看到的是坚定、是信心,这便是家访的意义。教师们在学校里开展多种多样的思政教育,包括理论学习和素质拓展,但唯有走进学生的家乡,了解学生成长的环境,才能让教师们感同身受,真正了解学生的需要。
在思政教育中,服务中心也着重加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服务中心的教师们讲述同济大学各民族学生同吃同住的故事,讲述同济大学一视同仁的学习激励机制,增加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让家长放心将学生交给学校,同时加深学生和家长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作者为我校少数民族学生事务管理服务中心专职思政教师 乌拉尔·赛力克)
(原文链接:http://www.mzb.com.cn/zgmzb/html/2020-04/14/content_143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