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快讯 > 正文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抗疫英雄谱之雷撼 “雷神”是这样练成的

来源:   时间:2020-03-13  浏览:

34日,国家三部委联合印发《关于表彰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称号。雷撼说:“荣誉属于大家,那是全体队员共同努力的结果。”队员们说:雷院是大树、是男神、是定海神针、是伯伯、是小太阳......他身先士卒,雷厉风行,他把队友当家人待。

为何雷撼受到队员们的一致爱戴?



这位“老军医”是个传奇

中共党员,博导、主任医师,现任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副院长:学有成、业显赫,一位不遑多让的成功人士。

雷撼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是一名20年的老军医,2004年从军队转业到地方。

雷撼从事临床工作30多年,专业技能娴熟,是一名资深的呼吸内科专家。网页介绍他“擅长肺部感染、各型呼吸衰竭的抢救、各种呼吸病疑难杂症的诊疗”。先后主持2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和多项局以上课题,是国家自然基金委初审专家和教育部学位中心通讯评议专家,入选浦东新区医学领先人才计划,获得浦东新区人民健康好卫士荣誉称号:他的学术做得好。

雷撼

还记得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吧,救灾的队伍中就有雷撼。2008年汶川地震,他是医院第二批救援队的队长,在灾区巡诊受灾的村民,开设帐篷诊所为灾民诊疗疾患,宣传疾病防治知识,展开灾后心理疏导,捐助受灾困难家庭。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正在卫生部挂职锻炼的他又奔赴灾区,实地协调各地医疗队的灾区救援、危重伤员转运。

西藏义诊、宿迁分院的整体改制、筹办开设上海市东方医院吉安医院,但凡急难险重的活儿,都有他的身影。为啥?可能因为他军人出身,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吧。因此,他的荣誉也不少(每次荣誉来临,他总是说“给同志们吧,工作都是他们做的”),曾先后荣获上海市委市府颁发的“灾后重建突出贡献”先进个人、上海市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扶贫榜样、浦东新区十佳职业道德模范奖等荣誉称号。

方舱医院的管理

这次武汉抗疫,雷撼率领55人组成的整建制医学紧急医学救援队星夜兼程,受命驻扎、投入东西湖方舱医院的诊疗工作。


战友们

“其实,我在方舱医院也没具体做啥,就是带好队伍,完成抗疫任务以图不辱使命,带领大家平安回家。”雷撼低沉而有力的男低音,犹如乐队里的“定音锤”。


车队

雷撼被东西湖方舱医院任命为副院长,管医技、感控。“责任重大,当然得全身心投入。好在我们有院感专家吴文娟。”雷撼的语气里,队员们个个都棒棒的。我们来的时候,方舱还在加紧建设,我们考察发现医护更衣室、进出通道太狭小,且都与污染区分隔不太清楚,行政办公设在二楼,与病患大厅仅一墙之隔,风险太大,得改。但是方舱里空间已经无法拓展,怎么办?雷撼灵机一动,把救援队的帐篷用作清洁区和医护通道。结果,章军建院长等觉得这个办法好,分区明显,彻底摆脱了感染风险,全院的医护都过来了(先是有些羞涩),接着指挥中心也从二楼搬下来(接下来大大方方),进了帐篷。经过持续的努力,东西湖方舱医院建立起符合感控流程设计的运转、诊疗空间。

方舱医院,原本都是公共建筑,收治的都是轻症、普通患者,如何保证其正常、安全地运行?从制度入手,这项工作又落在雷撼手里。“接受任务的第二天就要接收患者,你说急不急?”雷撼说,中央指导组要求我牵头联合数家单位一起搞,当晚召集王韬主任奋战一夜,拟出《东西湖(武汉客厅)方舱医院管理办法(初稿)》《东西湖(武汉客厅)方舱医院管理规则(初稿)》,如《办法》就包含18条,院方职责、医疗队、患者、诊疗等等,细则更是近30条,条条是干货,方方面面得包圆。


帐篷里

雷撼介绍,最初那几天,患者如潮水一般进来,作为医生的我们谁也没有见过如此浩浩荡荡的阵势,局面较为混乱。不马上想办法,我们的医生还像平日那样收治病人,肯定要出大问题。经过闪电式讨论,决定先集中医护力量全部收进来,登记造册入院,然后再完善相关手续和病历。于是,有一个晚上收了800人,20来个医生进去收治。收治问题解决了,但又出现医生不足的问题。方舱医院建立时,家家方舱医院都缺医生,东西湖方舱医院每名医生一个班至少要管100多名患者。40名医生要管400多患者,如果一个班5人,8班,每班6小时,医生才勉强可以做一休一(医生一个班做下来太累,必须保证休息)。有人算了一笔账,一位患者问诊3分钟,一个班就差不多结束了。如果医生再多一些,续排,这样每位当班医生就可多休几小时。“我们的医生太辛苦了!”雷撼说。


帐篷内工作

当病人浪涛般进来时,就出现了医生来不及看,有的病人进来时没病历,结果一个班次没问到他,接班的医生以为已经看过(漏了),导致这个患者出去依然没病历。这样下去怎么行?

方舱管理进入深水区

病人粗放管理的模式存在隐患,诊疗方案包括病历,无责任人怎么行?雷撼入舱进行调研,提出了医生固定包床责任制的想法。他选择孙贵新负责医务的B舱开始试行:根据医生患者比,每个医生固定负责10余名患者的所有诊疗和病历,和患者建立微信短信等联系,舱内舱外随时沟通联络,可全天候24小时开展移动诊疗;医生值班时,除负责自己分管的患者,还要兼管约100名患者的观察诊治,做到点面结合,确保患者的精准管理和全面监管。这个方法很快发挥了极高的效能,患者有主管医生,医生有明确责任,日子一长,很多医生也与自己的“对子”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这样一来,最初几天病人病历没人写,入院出院时信息为空的现象立刻解决。”雷撼说,结果、效果很好,舱内也就推广起来,并被各方舱采纳。

“我看,您干的都是点火的事,从井冈山燃到延安。”记者感叹。

医生还是太忙,一个班要看100多病人,看得细,没看完就该下班了,看得快,病情容易遗漏,医患沟通也不到位。“看着他们疲惫的样子,真是心疼!”雷撼的声音有些低。能不能设医生助理?选择那些年资高、经验丰富的护士来当(雷撼说,方舱里护士不像重症监护室那样工作强度大),他(她)们来测量生命体征,问询呼吸、睡眠等情况,协助医生开展诊疗活动,从而缓解缺医矛盾。经过雷撼等的努力推介,这项制度渐渐推行开了,效果不错。


帐篷中工作

还有医院信息系统、核酸、CT检测等“卡脖子”问题的解决,都倾注了雷撼大量的心血。

进入2月中旬,方舱医院的病人就开始准备出院了。分管这项工作的雷撼发现,核酸检测量和CT检查量严重不足,按照每名患者出院检测两次核酸阴性、CT吸收的标准,要出尽,那要到猴年马月?到相应的“卡脖子”点一看,他看出问题来了,建议先提升内部工作效率,加强患者排序和引导,再外送患者和样本到第三方,以加大CT及核酸检测数量,同时争取更多支持。恰遇省领导来检查,第一句就问“CT机一台不够吧”,立马再进第二台:“脖子”很快就不卡了。

作为呼吸内科医生的雷撼

虽然是将军,也得上战场。


雷撼与患者交流

雷撼说,推行助理医生制度,就面临怎么实行的问题。穿上防护服,戴上护目镜,经过帐篷通道,第二天雷撼就进了方舱,查房。

“谁是助理医生?”雷撼问身边的护理部负责人。护士长指指站在那里的护士。

“你知道如何干吗?”雷撼走上前去,对着这位护士:“你来,跟着医生,听医生怎么说,你帮着记;还有,听医生说了,然后你得去协助落实这些医嘱;或者你巡视病人,凭你的经验肯定能发现问题,然后及时跟医生反馈进行解决;还有,协助医生和患者沟通解释。”

方舱刚开始运行时,患者的情绪受到家庭变故、突遭厄运等打击,波动较大的人数不少,雷撼又被安排为分管心理诊疗的副院长。一上任,雷撼迅速请求“娘家”支援,刘中民院长等主编的《安心·抗疫》立即捐赠5万余册,东西湖方舱也获得一批,同时也录制了该书的音频资料发送到电脑和手机上。于是,雷撼和护理部负责人、救援队护士长高彩萍等商量,搞活动,心理读书会等活动便一再上演。


写满名字的图书

“决定搞活动的第二天,我进方舱查房,发现《安心·抗疫》的音频并未播放。”雷撼介绍,因为没有播放器。雷撼脑子一转,用手机对着麦克风播放,声音就在舱内回荡起来。轻症病人大都能自理,关键是心理创伤的疗愈。“你们得想办法搞活动,得把患者情绪调动起来。”雷撼对高彩萍她们说。接下来,读书会、呼吸操、广场舞、有奖知识问答、慰问活动......方舱很快进入“羲皇上人”时,有人称之为“共产主义社会”;方舱医院内患者党支部、志愿服务群等各种组织也纷纷成立起来,每天的活动如火如荼:医患很快亲如一家,祝福感谢的心愿卡很快长满了墙上的“心愿树”。

“年轻人脑子好使、聪敏”

“年轻人脑子好使、聪敏,抖音、视频样样会,你看她们的‘美篇’做得多好!”说着说着,雷撼就跑题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都很强很高,我喜欢跟大家在一起。

雷撼说:“干活要有主动性,要创造性地工作才能有效果出成绩。”我跟小姑娘、小伙子们说,你们要用心用情关心关爱患者,多沟通多交流,挖掘他们背后的故事,引导他们舒缓心情配合治疗,要把上海人的温雅、精细、技术高超等特色发挥出来。

一说起队员,雷撼就刹不住车。“娘家”送的营养液来了,我说我这么胖,还吃这东西?我捐出来给患者,你们还有谁愿意捐吗。结果,大家都捐出来了。护肤品也是,大家捐出来,成了知识问答后的奖品,效果都挺好的。工作开始几天后,一位女队员拉肚子,还咳嗽,不敢告诉我,后来知道了,我批评了她:有任何事,都要说出来,我帮你想办法,憋着只会加重心理负担!刚开始,有的队员心思很重,我反复劝导:“我们采取了标准的多重防护,这种级别的防护,是全中国最好的,你们没有理由被感染,而且咱们队员大都年纪轻,免疫力好,又加上打了胸腺肽。”

雷撼说,我想把队里每个人都用起来。像信息科小刘,我跟他说,你不仅要会搭帐篷、牵缆线,搞个视频会议,还要改进电子病历系统,协助医护统计分析,学着自己写文章;小周主管物资,我跟他说,你要做到医生护士缺啥你心里有数,预先判断并准备好;你不在,他们也能轻松找到。物资到账、登记造册,要做明白账。我很幸运,遇到的队员,都很能干,有才能。雷撼说。

“贵新很辛苦,医务部事多,他经常开会到晚上10点以后。”雷撼数次说到执行队长孙贵新教授。刚来时,我征求贵新、彩萍的意见,方舱医院各部门工作繁重,他们说“没问题”。结果分别去了医务部、护理部,负责B舱的医务、护理工作,干得挺出色。

队员眼里的“雷神”

本来,本着低调的原则,记者没打算写雷撼,因为我清楚,那个“全国先进”其实就是在表彰他。可是,队员们持续、人数众多地对我说“写写我们的头儿”“他是我们心中的男神”“不写他,是个缺憾”......于是,我开始了持续近20天的“深潜”,观察“63人圈”的动静,察看每位队员的朋友圈,还有直接访问。发现:

圈子里,雷撼的号令一出,应者如雷、如暴风、如骤雨;雷撼说“捐”,分分钟50多人尽数捐了,那些因为在岗而漏掉者,脱毕防护服拿起手机便立刻响应......“雷院现在在我心目中就是一棵苍天大树,有担当,有责任心,知识渊博,当你有困难的时候,他永远在那儿,给你依靠,也帮助你成长。”“天天早上8点不到就出发,每天晚上很晚才回”“大家工作的地方离宾馆有十几公里,我们不回,雷院不回。”“队里的年轻人大都把他当伯伯看,平日里伯伯对大家和蔼可亲。”

为队员过生日

“章院长也十分肯定他的工作,包容大度、专业水平高,往往一锤定音。我们的帐篷医院挪作公用,章院长没少表扬。”孙贵新说。


支部会

“他注重发挥临时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队员夜以继日开展工作,让鲜艳的党旗始终飘扬在抗疫的最前线,战场铺开才数日,就已有21名队员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支部书记徐红福说。


党员们

雷撼与火线入党的李昕医生

“下大雪,雷院带着后勤的同志拼命扫雪,但是雪太大,七八个人忙不过来,这时医生们都在宾馆休息(不知前方战事的小伙伴们的朋友圈中“武汉的雪横着下”,给记者印象很深)。我们都受了点轻伤。为什么这么干?帐篷的事就是大家的事,安危不是小事。团队,就是众人拧成的一股绳子。”姜波说。

一说起雷院长,叶晓佟立刻“滴滴滴滴滴——”发了5条有关视频(全是外媒报道雷撼的视频,可见在他心目中的位置),然后“笃笃笃笃......”信息不断:

1个多月,没有休息,每天8点准时前往方舱,中午1点还要开视频会议,2点又准时去方舱;已经看到好几次雷院在方舱里泡咖啡喝了;(我说:那是打鸡血)是啊,每次敲开雷院的房门,看到的都是一张疲惫的脸,而出现在大家面前是一副精神的样子。晓佟说:“其实这个秘密只有我们住一个楼层的人知道。其他队员,一定还有雷院让他们感动的事。”采访获悉,队员们发现他们的头儿经常不吃早饭后,采取了督促(强制)措施,并落实了责任人,决心一抓到底。

孙贵新介绍,雷撼院长带领我们去看了三次蔡小红、赵清雅(在武汉三院重症监护室工作的东方医院同事)。清雅姑娘小,受到亲手护理的病人离世的影响,一度睡眠不好。我们前去安慰她,带她和蔡小红来队里(还有金银潭的徐月良、徐筠、许诗琨,也是东方医院的同事)来队里,加餐。现在,战斗在武汉三院、金银潭等医院的战友们都挺好的。

雷撼说:“刘院长对我说‘把队员一个个都给我安全地带回来’,压力山大。现在稍微好些。”今天(13日),雷撼带领几名队员在战斗过的地方种下了一棵桂花树,高彩萍微信中说:下午在雷院带领下几位队员参加了“爱心壹小时 绿满江城”植树活动,种下了有我队冠名的爱心桂花树,愿“美好生活,永驻。生命之树,常青!”


植树后

部分队员心中的“雷神”


看到一脸笑容的雷院长,想起了小时候放学......

周敏

雷撼院长带着“零感染,全都要平安回去”的任务带着我们紧急医学救援队从上海来到武汉东西湖方舱医院,我们第一次进舱前,他站在入口处的帐篷里,陪在我们身边,看着我们一步步地穿上防护用品,暖心地帮我们系好隔离衣的系带,在防护服上写好我们的姓名,写上“武汉加油”,然后跟我们合影(就给以后慢慢回忆)。准备完毕,他站在方舱入口处,跟穿好防护服的我们一一道别;道别时一个一个依次喊着每一个人的名字。怕我们紧张,他给我们鼓气说:“真好,一个个都是好样的,一个个就像宇航员一样!”像极了慈祥的老父亲:一个永远带给你力量的人。


雷撼(右二)与战友

还记得在到达方舱医院的第二天,我们全员在武汉客厅广场上搭建移动医院,不管是医生还是护士、药师、院长、领队,大家都埋头干着手里的活。我中途实在累得不行时,蹲在角落想休息片刻,这时,听到一个慈祥和蔼的声音说:“累了吧,累了就坐下来休息会。”我抬起头,看到了一脸笑容的雷撼院长,心里顿时感动了,这场景像极了小时候在农村老家放学回家,一路上,邻居们都会慈眉善目地问我:“小敏,放学了。”我会开心地回一句:“是啊!”就这简简单单一句问候,雷撼院长唤醒了我儿时的记忆,走进了我的生活。感动之余,我回道:“嗯,休息一会就好了。”带着美好的心情,休息片刻之后,我继续投入到帐篷的搭建中来。

雷撼与竞赛获奖者(左为周敏)合影

雷院语录:“多年以后,当你回首往事,一定会觉得,我为这面旗帜,努力拼搏过!

雷院,我们心中的定海神针!

李昕

上海东方医院副院长、赴鄂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领队雷撼同志,大家都亲切地称他“雷院”或者“雷神”。

雷撼与李昕

雷院,军人出身,说话行事和他的名字一样,铿锵有力,沉稳干练。在方舱医院的日日夜夜,每一个关键时间节点,总能看到雷院指挥若定的身影。有雷院在,我们就会少几分忐忑,多几分上阵杀敌的勇气。

雷院身为医学救援队的领队,本可不进舱,但他进去了,他说要求队员做到的,自己得先做到。方舱医院搭建完成后,队员们演练穿脱防护服,雷院主动加入到演练的行列。他身材高大,最大号防护服穿在身上还是紧绷绷的,把人裹得像个粽子。可雷院全不当一回事,一丝不苟,不厌其烦,反复穿脱,直到熟练为止。

方舱医院搭建完毕,升旗仪式上,雷院即兴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多年以后,当你回首往事,一定会觉得,我为这面旗帜拼搏过。”一席话,说得大家热泪盈眶,热血沸腾。

29日凌晨,我第一个夜班,原定030出发,可是因为同伴找不到面屏,100才下楼。雷院衣着单薄,在瑟瑟寒风中足足等了我们半小时。

每当交接班的时候,雷院一般总会出现在大家身旁,仔细检查防护是否到位,为进舱队员在防护服上写名字,写口号,给大家鼓劲加油。

2182130,当记者打来电话时,正在召开紧急会议的雷院略带疲惫而又兴奋地说:“近日经过我们全力救治的17名患者已康复出院。患者全部出舱那一天,便是我们凯旋之时。”

方舱医院初建时,不少地方有待完善。有段时间舱内电脑看不到核酸和CT检查结果,医护着急,病人抱怨,一度秩序有点混乱。关键时刻,雷院穿上防护服,亲自进舱调研排查,协调医务护理解决问题。他提出每个医生分工包干10个病人,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在舱外也跟病人微信联系,管理渐渐有序了。

入舱3天,头挂式绿色N95口罩就断供了,换成了耳挂式口罩,持续工作6小时,很可能口罩会脱落,雷院连夜寻求光明牛奶的帮助,给我们找到了牛奶箱提手:有他在,我们感到很安全!

雷院每天工作繁忙,经常熬夜,十分劳累,常常顾不上吃早饭。他从思想到行动为全队作出了表率。可是雷院在荣誉面前从不伸手,把评先评奖的机会一次次让给普通队员。

和雷院在一起战斗,带劲儿!雷院,我们心中的定海神针!


战友

晏晓坤:之前在医院时,因为跟雷院很少接触,我不太了解他,感觉他挺平易近人,听到其他同事的评价说是个很好的领导。这次雷院作为我们领队,给了我一个了解他的机会。日常的接触中我发现,一个好领导身上该具备的品质和素养他都有,有责任感,有眼光,博学冷静,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比如我们刚来建设方舱医院移动帐篷时,他跟我们大家一起搬东西,扛重物。之后练习防护服穿脱时,亲自示范,发现问题后跟大家一起讨论,善于听取每个人都意见。还多次进舱查看病人病情和医护工作。

毛懿良:雷院一直都把我们当作兄弟姐妹一样,很关心我们,我们所有人第一次进仓他都到现场,帮我们穿防护服,写名字,进仓前还不停地叮嘱。比起院长这个身份,他更像是家长。

何丽华:雷院非常和蔼可亲!他首先要我们吃好睡好,然后才是工作好。他是用自己的人格魅力领导我们。我们后勤晚上在帐篷里值夜班,早上他来上班看见我们坐在帐篷里。“啊!你们在帐篷里坐一夜啊!这么冷的天,多难受啊。要去找张床休息休息。”我值班到晚上8点,他看见了:“到晚上8点啊,先回去找点东西吃吃,吃了再来,这样饿着肚子不行。”虽然职责要求我不能回去,但听了心里暖洋洋的。他开会的第一句话总是“亲爱的队友们”,他的亲和力太强了!我们更愿意把他看成和蔼的家长,而不是雷厉风行的领导,虽然他姓雷。

袁刘远:每次我们进舱,雷院都像个老父亲送即将上战场的孩子们,虽担忧却从不表露,一直给我们鼓励和加油,一笔一画地为孩子们写上名字和祝福,并一遍遍地检查,确保万无一失。一切准备就绪,当大家排好队拉开第一道舱门,老父亲紧跟其后想多看两眼,孩子们转过头和老父亲、好兄弟一一挥手致意,眼神中诉说着:孩儿已长大,总要学着自己远行,就送到这儿吧。

战友们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