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与新型城镇化智库召开“城市物质存量与资源效率”专题研讨会
来源:可持续发展与新型城镇化智库
时间:2017-05-09 浏览:
5月6日-7日,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新型城镇化智库顺利举办“城市物质存量与资源效率:科学分析及其政策意义”主题研讨会。与会学者围绕城市物质存量分析、存量视角下的资源效率提升途径、重点行业“去产能”政策等热点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智库主任诸大建教授参与讨论,并对会议报告进行了点评。
物质存量分析及其资源环境影响评价是产业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现代社会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离不开人造资本的大量积累。人造资本以基础设施、房屋建筑、耐用消费品等物质存量的形态在城市空间集聚,提供各类服务、满足多种需求,从而创造经济和福利产出。另一方面,由于存量生产具有高消耗、高污染的特点,存量运营又具有强烈的技术“锁定”效应,物质存量的规模和结构不仅决定了我国当前产业结构和资源环境问题的诸多特征,更影响未来资源环境压力的长期演变趋势。因此,深入认识物质存量的时空动态变化规律,对提升全社会资源效率、建立循环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研讨会共有设置4个专题9个报告。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陈伟强研究员、宋璐璐助理研究员、代敏、李佳佳比较了中美两国百余种产品存量的长时间序列变化趋势,从产品存量视角揭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特征,并介绍了城市尺度“自底向上”物质存量核算的案例。华东师范大学韩骥副教授、上海理工大学黄蓓佳副教授介绍了中国省级尺度建筑存量和建筑材料消耗趋势,并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分析了存量建设和运营的能源环境影响。同济大学循环经济研究院王韬研究员、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张理政、朱静宜基于钢铁工业产能清单和动态物质流分析方法,评估了钢铁工业“去产能”政策的经济和就业影响、以及“一带一路”倡议下钢铁产品产能国际合作潜力。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张超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杜天翊回顾了资源效率研究的历史,提出物质存量视角下的资源效率评估框架,并介绍了中国省级尺度物质存量与经济增长“脱钩”的研究案例。
与会专家围绕存量分析的政策意义进行了深入讨论,一致认为,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伴随着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我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物质存量高速累积过程,物质存量的总体规模和人均水平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既是改革和发展的伟大成就,同时也是造成当前复合式、压缩式资源环境问题的重要根源。未来10-20年是我国从存量快速扩张逐步向存量饱和过渡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主要资源环境压力指标都将陆续经历“达峰”过程。各项指标的峰值高低、达峰快慢,以及“后峰值”时代的演变趋势,取决于未来经济发展速度、人口规模和结构变动、技术进步潜力、城市化空间格局、存量维护和使用方式、社会资源大循环体系建设、以及特定的经济和产业政策等诸多因素。转型关键期,决策思维应当从做大存量向优化存量转变,从重数量扩张向重效率提升转变,从而加快经济系统物质代谢从线性模式向循环模式转变,努力实现以更低的生态代价,满足十几亿人福利水平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