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南海深海过程演变”2011年度学术研讨会暨研究计划启动会议,近日在我校成功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厦门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同济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53个国内单位,以及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等4个海外单位,共208位专家和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口头和展板报告摘要91份,包括 9个大会邀请报告。会议由“南海深海过程演变”重大研究计划办公室主办。
会议由大会邀请报告和专题报告组成。在大会报告之前的简短开幕式致词中,指导专家组组长、同济大学教授汪品先院士介绍,南海深部计划的立项是经过几年多次研讨会的充分酝酿而提出的,主线是构建一个边缘海的生命史,包括三大方面内容:从海底扩张到板块俯冲的构造演化作为生命史的“骨架”,以深海沉积过程和盆地充填作为生命史的“肉”,以深海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作为生命史的“血”。他强调,该次会议的目的是交流首批启动项目的执行方案、启发待定项目的学术思路、探讨重大计划的发展前景,包括争取南海第二次大洋钻探航次、争取南海载人深潜航次、以及争取南海重大计划的国际化。汪院士鼓励与会专家将这次会议作为学术思想的交流平台,汇报自己的研究设想和计划方案,共同提升研究计划的学术水准和科学文化。
大会报告邀请了海内外知名学者介绍南海构造演化、物理过程、沉积记录以及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等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建议方案。来自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林间研究员的报告“从全球大洋岩石圈的演化看南海”、中国海洋大学田纪伟教授的报告“南海内弧立波最新观测结果”、厦门大学焦念志教授的报告“固碳vs 储碳,生物泵 vs 微型生物碳泵”等,从多种时间尺度和空间范围介绍了南海形成演变过程中的多种现象及其存在的科学问题,并提出研究思路。专题报告分成三组,分别是“构造与岩浆活动”、“沉积与古海洋学”和“生物地球化学”,这对应于该研究计划的三大方面研究内容。各组专题报告首先由2010年度受资助项目的负责人汇报其研究内容和执行方案,然后由其他自由报名的专家介绍前期研究成果、提出科学问题、或讨论拟开展的研究设想。大家热烈交流思路、切磋方案,有的专题还在会后继续进行专题讨论。
为了进一步拓展该研究计划的科学研究同深海技术和资源应用领域相结合,会议专门邀请了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崔维成所长和首席潜航员叶聪高级工程师,在大会报告中详细介绍“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及其在南海计划实施过程中可以发挥的作用。“蛟龙号”是我国自行研制的7000米级载人潜水器,已成功完成了3000米级海试,最大下潜深度达3759米,今后几年有望执行南海计划的海底研究任务。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朱伟林总地质师(由张功成代)介绍“南海深水盆地油气资源形成与分布基础性研究”(“973计划”),以期同南海深部计划一起为深海油气勘探提供科学背景。同济大学李春峰教授介绍南海洋壳大洋钻探的设想。
汪品先院士作了题为“探索边缘海生命史”的大会邀请报告,报告详细介绍如何从现代过程和地质记录入手,来解剖一个边缘海的发育史,强调“南海深海过程演变”重大研究是中国深海研究的学术整合平台、是中国深海科学与技术结合高地、更是中国海洋科学的国际合作窗口。
闭幕式上,研究计划管理工作组组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部副主任柴育成研究员鼓励大家在国家当前大幅度增加基础研究投入时,创新性地开展研究。他还介绍了重大研究计划的总体思路是“有限目标、稳定支持、集成升华、跨越发展”,通过相对稳定和较高强度的支持,积极促进学科交叉,培养创新人才,着力提升某些领域整体创新能力,并力争在若干重要方向有所突破。该次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据介绍,为了进一步交流该研究计划的科学目标和实施方案,进一步整合力量,精炼受资助项目的可操作实施方案,鼓励和指导2011年度及以后的项目申请,研究计划指导专家组和管理工作组决定趁该研究计划启动之机,举行开放式学术研讨会,以吸引海内外更多的学者关注南海深海过程研究。“南海深海过程演变”计划已在立项过程中形成深入学术研讨的传统,立项前5次、立项后4次的小型研讨会,大幅度提升了研究计划的科学目标和实施方案。2010年度多数受资助项目的研究目标和内容都经过了这些讨论会反复研讨并逐渐完善,最终获得项目资助。参加会议的人员能够借此机会进一步了解该研究计划的科学目标和资助领域,有兴趣的同仁能够有效地通过分工和合作开展项目申请和研究。
相关链接:
“南海深海过程演变”重大研究计划于2010年7月正式立项,是我国海洋领域第一个大型基础研究计划。该计划将采用一系列新技术探测海盆,揭示南海的深海过程及其演变,再造边缘海的“生命史”,从而为边缘海的演变树立起系统研究的典范。其科学目标包括:通过重新测量南海洋壳磁异常、研究深海火山链,重新认识南海海底扩张及其前后的演变史;通过现代深海过程观测和深海沉积的分析,揭示南海底层流的变迁,验证海盆演化历史,以及对海平面变化的响应;通过海底水文观测与各项分析,认识南海深部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其演变;并在以上研究基础上,探讨南海深海过程演变的资源与环境效应。该计划的实施,将为我国深海技术装备建设提供应用或试用的平台,促进我国深海科学研究队伍的壮大和成长。
该研究计划预计执行期为8年(2011~2018),总经费为1.5亿元,资助项目类别包括“重点支持项目”、“培育项目”和“集成项目”。2010年度的项目申请指南在8月上旬发布后,到9月中旬的截止日期共收到申请书50多项。按照基金项目的评审和答辩程序,最终有12个项目获得资助,包括9个“重点支持项目”和3个“培育项目”,总资助经费为413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