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钢结构教学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来自全国各高校的近90名代表参加了为期两天的会议。我校副校长陈以一发表讲话。

陈以一说,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学校的科研与专门科研机构的科研有着显著的差别,学校应将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教学内容,走进课堂。“而课堂则是人才培养的主战场。同济现有4000余门/次的课程,学校计划在5年左右的时间内打造5-10%的核心课程,其中就包括《钢结构》。”他说,长期的教学实践使同济的钢结构教学形成了课堂、试验、实习、网上教学的立体化教学模式,而新的科研及社会服务实践的随时“充电”让这种模式始终与时俱进。
两天里,来自天津大学、青岛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同济大学的近20位学者就钢结构课程的课程定位、卓越课程行动计划、教学设计、教材建设、产学研结合、教学方法、教学动画、教学实验平台建设、立体化教学等分别报告各自的实践和思考。18日上午,教学南、北楼的钢结构教学课堂成为同行们竞相前去的地方,陈以一、何敏娟、张其林、童乐为、吴明儿、赵宪忠、罗烈等为2008级土木工程类本科生讲授的钢结构课接连成为焦点;18日下午,与会的全国高校同行们则分头进入结构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及建筑结构试验室参观H型截面梁的整体稳定试验、截面类型对轴压构件整体稳定的影响等试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