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举行杰出校友朱逢博演唱艺术论坛及其经典作品音乐会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17-11-06 浏览:
“朱逢博是在用生命演唱,她对众多音乐作品的演绎达到了一个艺术的高峰,迄今无人超越。希望理论界、音乐界加强对朱逢博演唱艺术的研究和推介,让老一辈艺术家独具特色的演唱艺术、崇高的艺术追求得以传承下去,并不断发扬光大,从而进一步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在11月3日同济大学举办的主题为“润物有声立德树人”朱逢博演唱艺术论坛上,与朱逢博有过长期合作的著名作曲家、指挥家屠巴海的这一席话语,引发了在座的艺术家、高校声乐教师的强烈共鸣。举办此主题论坛,是同济大学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又一生动实践。
当天,一批音乐界艺术家代表及高校声乐教师代表出席论坛,共同研讨我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同济大学杰出校友朱逢博的演唱艺术创新探索及其演唱艺术的独特魅力。年逾八旬的朱逢博校友回到母校,参加论坛并发表感言。我校党委书记方守恩到会致辞,校党委副书记马锦明主持论坛。
方守恩在致辞中说,党的十九大提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就要求我们高校培养的人才,既要掌握科学、技术,也要懂得艺术、文化。在同济大学综合性大学建设中,着眼于“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目标,学校建立了艺术学科和专业,成立了艺术学院。朱逢博先生是同济大学的杰出校友,是科学与艺术结合的典范。相信学校举办朱逢博先生演唱艺术论坛及其经典作品音乐会,对同济大学立德树人、更好地培养人才,对同济大学艺术学科专业未来的发展,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
与会的艺术家、声乐教师们纷纷发言,他们表示,朱逢博的歌声之所以能与众不同、直抵人们的心灵,源于她为人民大众深情歌唱,歌唱真善美,源于她勇于创新,善于汲取声乐艺术的精髓,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由此成就了她在中国音乐界、在老百姓心中无可撼动的崇高地位。朱逢博在表演艺术上的创新探索,可为当今音乐工作者、音乐教师带来诸多启示,让我们思考应当如何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如何将民族音乐、传统文化贯穿到音乐创作和音乐教学之中,从而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民族自信。
我校艺术与传媒学院大三女生贾童谣,是同济校园版歌剧《江姐》中江姐的饰演者。她说,朱逢博校友的歌声字字入声、句句动情,有着永不磨灭的光彩。朱逢博校友这种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艺术态度,是当今年轻人身上非常缺乏的。作为一名未来的艺术工作者,对于继承与发展民族音乐,深感责无旁贷。我将向朱逢博校友学习,刻苦钻研表演艺术,努力为传承中国民族音乐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朱逢博先生在会上发表真情感言,她说:“我对我生活的国家和人民非常热爱,我是用我全部的心灵、全部的热爱来讴歌党、讴歌祖国和人民、讴歌我们伟大的事业,我一辈子就在做这一件事。我永远爱党、爱祖国和人民。”
当天,朱逢博校友向母校赠送了《相逢是缘博爱如歌——朱逢博经典歌曲全辑》。该专辑中,有一首从未发行的歌曲《游子吉它》,特别献礼母校建校110周年。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赠予朱逢博校友当年的学籍卡复制件。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师贾瑞云作为朱逢博先生的大学同学代表,为朱逢博先生赠送了班级纪念册。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学生代表还向朱逢博校友赠送了描绘她当年就读同济时所在的文远楼的一幅画作。
出席论坛的艺术家和高校声乐教师代表,包括中国音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人民音乐》主编金兆钧,上海音乐家协会声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唐进发,上海歌剧院原院长、词作家何兆华,上海芭蕾舞团原团长哈木提,上海歌剧院原导演方红林,上海轻音乐团副团长孙青,上海音乐学院声歌系教授杨学进、于丽红,我校艺术与传媒学院王丽琴、李巍,上海师范大学声乐教研室主任周进华,华东师范大学音乐系副教授姜蕾、青年教师石春轩子等。
当晚,我校在一二九礼堂举行“朱逢博经典作品音乐会”,由上海轻音乐团、我校音乐与表演系联袂演出,屠巴海担任指挥,上海大学音乐学院院长王勇担任主持。《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我爱你,中国》、《我和我的祖国》《红色娘子军》《北风吹》《请茶歌》《美丽的心灵》……近20首朱逢博经典代表作品,由杨学进、李巍等歌唱家,及王伊达、秦路、贾童谣、李彦锋、温凯蓝等我校音乐与表演系师生共同演绎,深情讴歌党、祖国和人民。音乐会还邀请到来自“一带一路”国家哈萨克斯坦的同济留学生阿力努尔参与演出。
朱逢博1955年起就读于同济大学建筑系,之后以特殊人才调入上海歌剧院,并入上海音乐学院进修,从此开始了她灿烂无比的艺术生涯。她曾主演过《红珊瑚》《刘三姐》《社长的女儿》《嘉陵江怒涛》等多部歌剧,成功塑造了多个不同时代、不同性格的艺术形象。上世纪60至70年代,她所演唱的《白毛女》中的精彩唱段,已成为永恒的经典。1974年至1976年,她在代表中国最高艺术水平的艺术团体——中国艺术团担任主要独唱演员,作为该团主要台柱的她,随党和国家领导人出访多个国家演出,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欢迎和好评,被赞誉为“东方的夜莺”,从此步入她歌唱艺术的鼎盛时期。
1976年至1985年,她先后在上海芭蕾舞团、上海歌舞团担任主要独唱演员及艺术指导,先后参加国内外数千场次的演出,是当时中国各大型晚会演出的台柱。1985年至今,她创建中国首个轻音乐团——上海轻音乐团,并先后担任首任团长、名誉团长、艺术指导,参与策划多场不同风格的音乐会,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歌唱人才;她还在国内首先办起了“朱逢博酒家”“朱逢博艺术学校”,在全国起到了领先和示范的作用。1998年,已经步入花甲之年的她,仍以日臻化境的艺术功底、饱满的情感和细腻委婉的歌声参加了芭蕾舞剧《白毛女》在香港、新加坡和澳大利亚的成功演出。她还多次担任国内外歌唱大赛评委,包括连续担任过第二届至第五届全国青年歌手大赛评委。
(相关视频新闻链接:http://news.tongji.edu.cn/catv/?classid=5698&action=video&id=1077&t=sh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