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研究精准扶贫、共享发展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相关理论与实践,6月23日,由邓小平思想生平研究会、邓小平与小康社会建设研究实践基地主办、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精准扶贫•共享发展•全面小康”研讨会召开。
会议开幕式上,校党委副书记马锦明,昆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许玉连,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三编研部主任姜淑萍,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燕爽先后致辞。全国政协常委、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常务副主任杨胜群做主题报告。会议开幕式及主题报告部分由邓小平与小康社会建设研究实践基地副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丁晓强主持。邓小平与小康社会建设研究实践基地主任、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副秘书长龙平平做会议总结。
马锦明表示,对于精准扶贫,同济大学有着十分强烈的责任感。同济大学一直致力贯彻落实“与祖国同行,以科教济世”,多年来一直在甘肃等地开展帮扶实践活动。在扶贫工作中还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在知识和技术上实现扶贫。她也感谢这么多专家学者相聚同济交流研讨,相信同济大学一定可以在加强思考与理论研究的同时更好的参与到精准扶贫的实践队伍中去。
许玉连表示,目前昆山以开放促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果,使昆山市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多年居全国百强县之首。但仍然面临着一些如人才培养与力争率先实现现代化形势不相适应等方面的问题,急需寻找到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开拓昆山发展新局面。
姜淑萍表示,精准扶贫与共享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不可少的环节,我们一定要善于概括总结经验并加以推广。共享发展体现了共同富裕的要求,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新情况,促进共同富裕,维护公平正义。
燕爽表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党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我们必须解决好农村大量的贫困现象。共享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精准扶贫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体现。我们也要立足上海,积极承担起城市精准扶贫的责任。
龙平平认为,研讨会对精准扶贫的现状及对策方法进行细致的讨论与总结,也对共享发展和全面小康进行了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探讨。与会专家学者把精准扶贫、共享发展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对精准扶贫、贯彻落实共享发展理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也有积极借鉴意义。
研讨会的第一场讨论会由邓小平与小康社会建设研究实践基地副秘书长、广安邓小平故里管理局局长钱奇主持。江西财经大学生态文明与现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温锐,西南交大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林伯海,陈云纪念馆副馆长、研究馆员方芳,广安邓小平研究中心主任李超,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顾钰民,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肖巍,南京政治学院上海校区教授孙力分别就精准扶贫与小康社会建设议题进行主题发言。与会学者认为,脱贫攻坚是一项重大工程,共享发展不等于平均发展以及齐头发展,需要通过形成长期事业、依附当地产业等途径解决这一问题。对于小康社会的建设,需要在组织基础、经济体制、党建、人才资源、生态资源等多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实践。从微观层面来说,农民收入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大难题,要依靠机制、方式、主体以及形式上的创新与转变来解决。反贫困仍然是发展的头等大事,全面小康要致力于实现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要精准升级。特别是,精神脱贫是个长期有效的问题,需要放大主观能动性,加速转变。
研讨会的第二场讨论会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龚晓莺主持。邓小平与小康社会建设研究实践基地副主任兼秘书长、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李占才,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郭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运迪、文建龙,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教授杨琰,温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蒯正明等学者进行主题发言。学者们表示,小康社会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发展阶段,而共同富裕不能同步富裕,也不等于平等富裕,只有共享发展才能激发走向共同富裕的动力,才能保证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基层扶贫工作要从党组织设置、操作层面管理机制和干部考核机制等方面入手解决问题。第三方社会评估机制对于评估扶贫是否“精准”及其具体效果、存在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