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济快讯 > 正文

范立础院士遗体告别仪式举行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16-05-07  浏览:

      中国共产党党员、著名桥梁与结构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范立础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6年5月3日凌晨3时25分在上海中山医院逝世,享年83岁。5月7日上午,范立础院士的遗体告别仪式在上海龙华殡仪馆举行。

DSC_4998

      范立础院士逝世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同志,通过中国工程院转达对范立础院士去世的哀悼,并对家属表示慰问。

      李克强、张德江、刘云山、张高丽、胡锦涛、朱镕基、温家宝、吴官正、刘延东、赵乐际、韩正、杨晶、万钢等中央领导同志通过来函、来电、敬献花圈、花篮等形式,表示哀悼、慰问。

DSC_4876

      袁贵仁、杨传堂、周济、杨雄、周祖翼、应勇、赵雯、周波、翁铁慧、陶夏新、汪光焘、陈铁迪、吴启迪、谭庆琏、凤懋润、周海涛、金兴明、宗明等国家部委、上海和其他省市领导,周家伦、张纪衡等学校老领导,孙钧、项海帆、卢耀如、沈祖炎、钱七虎、谢礼立、宁津生、董石麟、沈世钊、郑皆连、周福霖、林元培、许其凤、周绪红、李建成、聂建国、杜彦良、郑健龙、陈政清、邓文中等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以及美国著名教授George C LEE,M. Saiid 等也通过来函、来电、敬献花圈、花篮等形式,表示哀悼和慰问。

      中组部、教育部、交通运输部、科技部、中国工程院、教育部人事司、市教卫党委、市教委、市科委、市住建委、市教育工会、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重庆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广州大学、福州大学、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公路学会、人民交通出版社、中国交通建设集团、中铁大桥局、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上海建工集团、广西柳工集团、天津市政工程设计院、上海市力学学会、上海市公路学会、广东省公路学会、四川省建科院、四川省公路勘察设计院、江苏省交通规划院、安徽交通设计院、宁波市镇海区、杭州城建设计院、上海长江隧桥指挥部、上海东海大桥指挥部、《桥梁》杂志社等单位和组织敬献花圈或发来唁电,表示哀悼。

      卢耀如、王景全、秦顺全、杨贤金、裴钢、王志伟、马锦明、姜富明、江波、吴志强、吕培明、顾祥林、王建云、李永盛、陈小龙、陈以一、刘自明、吴刚等院士专家、领导参加了范立础院士的遗体告别仪式。同济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方守恩主持遗体告别仪式。范立础院士的亲属、学生和生前友好,以及同济大学师生代表前往送别。

DSC_5011

IMG_7430

      范立础院士1933年6月出生于上海,籍贯浙江镇海,1951年9月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1952年9月全国院系调整,转入同济大学路桥系攻读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1955年7月毕业后留校任教,历任同济大学教务处副处长,结构工程学院副院长、院长,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曾兼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分会理事长,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国际桥协常务理事及中国团组主席,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结构振动控制分会副理事长,《土木工程学报》编委会副主任委员等职。

      范立础院士从事桥梁抗震研究六十余载,在学术和工程技术两方面都卓有建树,是我国桥梁抗震事业的奠基人。唐山地震后,结合桥梁震害分析,在国内首次开拓桥梁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理论和方法研究;20世纪80年代,率先建立了我国大跨度桥梁及城市复杂立交工程的抗震理论和计算方法;20世纪90年代,率先开展了大跨度桥梁抗震设计理论及应用研究,提出两水平的大跨度桥梁抗震设计理论与方法;进入21世纪,提出基于寿命期和性能的大跨度桥梁抗震设计方法,主持编写了我国首部《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解决了我国大跨、高墩桥梁抗震和减震关键技术,开发研制了大吨位全钢双曲面球型减隔震支座。这些成果已应用于上海南浦大桥、东海大桥、苏通长江大桥等50余座重大桥梁工程。由范立础院士主持的“大跨、高墩桥梁抗震关键技术”项目荣获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此外,还获得过省部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并荣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和“茅以升桥梁大奖(个人成就奖)”。

      范立础院士在古稀之年,仍然没有停止教育科研事业的脚步,他独具慧眼、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四台线状振动台阵的设想,历经调研、论证、审批和建设,同济大学多功能振动台试验室于2013年底建成并通过验收,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实验能力最强的振动台实验系统之一,为生命线工程等广泛领域内的振动和抗震试验研究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平台。

      范立础院士毕生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公开发表论文200余篇,编著出版学术著作十多部,包括《桥梁工程》《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桥梁抗震》《Seismic Design for Highway Bridge》《桥梁抗震设计理论及应用丛书》(共四册)等在桥梁工程领域产生深远影响的专业论著。他主讲的《桥梁工程》获2006年度国家级精品课程,他培养的许多学生成为了我国桥梁建设和设计的领军人物和技术骨干。2004年他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2013年他被授予“上海市教育功臣”称号。

DSC_4967

      范立础院士一生谦虚谨慎、仁爱宽厚、治学严谨、锐意开拓、与时俱进,为我国桥梁抗震事业作出了开创性贡献;他辛勤执教几十载,诲人不倦、为人师表,无私奉献,是同济人永远怀念的师长和人生楷模。

      范立础院士的逝世,是同济大学的重大损失,也是我国教育事业和科技事业的重大损失。我们沉痛悼念并深切缅怀范立础院士,并以范立础院士为榜样,为我国教育和科技事业发展努力奋斗。

      贡献桥梁德高任师身正为范,敬业抗震功大晋士行端立础。范立础院士,永垂不朽!

相关视频新闻链接:http://news.tongji.edu.cn/catv/index.php?classid=5698&action=video&id=654&t=show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