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陈从周园林人生及《园林大师陈从周》新书发布会举行。同济、复旦两校领导及陈从周弟子、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同道等近百人与会。
副校长伍江致辞说,今天的新书发布会毫无疑问也是对园林大师的追思。四面八方赶来的嘉宾,回忆与陈从周先生受教、交往的点点滴滴,反映的不止是他的园林思想,更多的是先生诗文书画,乃至戏曲的高深造诣,“某种意义上说,陈从周代表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他是深谙传统的现代士大夫。”伍江指出,这正是我们现代大学教育最缺的,传统文化的积淀是大学校园中最为稀缺的,于是我们少了淡定和从容,多了面色焦虑和脚步匆匆。伍江说,陈从周是中国最早注重建筑与环境研究、建筑史研究的学者之一,他救了南北湖,他看见破坏环境会哭,他的人文关怀是注满体温的,而这正是学校培养人最为要紧的。他表示,作为亲炙先生教导的一代,自己有责任传承老一辈学者的学问、风范。
复旦大学副校长蔡达峰教授回忆自己亲炙陈从周老师的教诲,并说:他是同济知名度最高的教授之一;他不通外语,但国际上的交往频繁;好多年里,他每年至少都要出一部书;他的成功是从社会开始的,从周教授的成功说明了同济的识见和气度;中国古园林的问题,实质是社会文化问题,从周教授以文史治学,深得传统造园的要领,他对园林的研究是独到的,他把这种独到的成就贡献给了同济大学建筑系。
陈从周的大弟子路秉杰作了《陈从周与豫园的修建》的演讲,详细回忆了陈从周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参与、主持上海豫园的修缮及建造过程。他说,陈从周参与豫园修建工作前后长达三十余年(1956-1987),经过了最初的修复开放(1956-1961)、又经历了“扫四旧”(1962)、“小四清”(1964)和“文革”的破坏。至1973年,为迎接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来访而进行装饰性的屋脊瓦饰、砖刻、泥塑等的修缮开始,其命运才现转机。至1986年,为迎接建园四百周年(1987年、丁卯),上海有关贤明再次提出重建豫园东部,首先恢复玉玲珑、玉华堂,后又延续添建了积玉廊、积玉池,直至1993年才最后收回长期被占园地,至上个世纪末随着涵碧楼、听涛阁的建成,东部重建工程的才全部完成,豫园面积达七十余亩。豫园修复后,陈从周运用中国传统的美学理论,根据园林的时空特色(初阳、笼雾)和观赏性质(眼观、耳听、步移、坐憩等)分析豫园景点:“上海春游何处?上海的园林也不少,最近的是南市豫园了,小中见大,可说包括了中国园林的大部分手法。(1)玉玲珑观峰,(2)寒碧桥观鱼,(3)谷音涧听泉,(4)水廊信步,(5)积玉峰小坐,如果有半日清暇,早点进园,(6)初阳煦照,(7)水面笼雾,该是(8)赏心乐事了。”路秉杰说,豫园修复后,先后接待了包括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古巴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在内的十余位外国元首、政府首脑,“这是豫园修复后最特殊、最突出、最意外的表现,也是修复当初所没有料到的”,路秉杰说。
路秉杰介绍,陈先生说他晚年三件重要的工作,“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明轩,是有所新意的模仿,上海豫园东部修复是有所寓新的续笔,云南昆明安宁的楠园,则是平地起家,独自设计的,是我的园林理论的具体实践”。他说:“先生一直在影响着我,他一直没有离开过我。”到处可以看到他的书、他的画、他的足迹。他说“古要古到底”,我们做到了吗?建筑要因地制宜,园林要诗情画意,先绿后园,要小有亭台……他一直在冥冥之中指导着我们的工作。
与会专家纷纷从各自角度回忆与陈从周的交往。同济出版社社长支文军介绍,出版社成立后所出的第二本书就是《说园》,至今已有十数本;而陈先生一生所出各种书籍超过70本,目前出版正在开展“文化大家陈从周”出版课题研究,拟分为园林、文学两部分,拟在2018年陈先生百年诞辰时出版。
听说开陈先生园林思想座谈会,不少先生弟子专门从北京等地赶到学校,他们表示,陈先生让世界知道了苏州园林,为上海造了那么精致的豫园,是他让园林的文化气息、让园林与戏剧如此完美地浑然天成,“他是名副其实的园林大师”。
相关视频新闻链接:http://news.tongji.edu.cn/catv/index.php?classid=5698&action=video&id=168&t=sh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