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在深入听取师生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学校深刻认识到,虽然2003年起同济就在全国率先开展节约型校园创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距离厉行节约、避免浪费的目标还存在一定距离,如学校日常运行中浪费现象时有发生、办学资源利用不够充分、公务接待中存在超标准现象等。学校对查摆出的问题非常重视,近期,校党委书记周祖翼专门主持召开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推进会,对照中央八项规定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总结存在问题,研究推进举措,力倡节俭之风。学校努力按照崇尚节俭、厉行节约的要求,积极弘扬可持续发展理念,将节约精神镌刻在办学规范中、烙印在师生意识里、落实在体制机制上,最终让节约精神成为同济文化的深厚积淀和传承基因。

专项治理,将节约精神镌刻在办学规范中
学校按照《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等中央要求,严格落实规定,深化专项治理,划定行为红线,将节约精神镌刻在办学规范中。
一是专项整治“三公经费”开支。学校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办公经费、会务费等,明确和重申公务接待会议、培训活动和国内公务考察等方面的纪律要求,重点强化机关和职能部门厉行勤俭节约。学校财务处加强经费开支审核,对违反文件规定的开支不予报销。今年1月至10月,学校“三公”经费开支仅占去年总额的67%,预计2013年全年“三公”经费支出比2012年将会下降20%。
二是进一步深化科研经费专项治理。学校在上半年按照教育部要求开展科研经费管理自查自纠工作,严格检查所有纵向科研项目经费、横向科研项目经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运行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学校核拨的各类科研经费并即时整改问题的基础上,对科研经费管理中的制度建设、预算管理、支出管理、绩效管理、监督机制等方面进行进一步完善和整改。学校印发了《同济大学科研经费审计办法(试行)》、《同济大学关于加强科研人员行为规范的若干规定》等规章制度,切实加强科研行为管理,促进科研人员廉洁从业。
三是深入开展节假日公款购买节礼的检查治理工作。学校认真贯彻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开展专项检查治理。每逢节假日前,学校纪委都会给校内各单位、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发出短信,重申有关禁令,进一步整风肃纪。近期将重点落实杜绝用公款购买、印制、邮寄、赠送贺年卡、明信片、年历等物品,及购买赠送烟酒、花卉、食品等年货节礼的现象,以改进作风的实际成效,不断深化和巩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成果,树立良好形象。
四是精简文件会议简报。学校严格控制会议活动规模,减少各类庆祝活动,减少会议数量;建立连接四平路校区和嘉定校区的视频会议系统,推行跨校区的视频、网络会议,减少会议成本;精简简报的种类和数量,并尽可能以电子文档方式发送;大幅减少会议、活动的横幅悬挂、海报张贴和喷绘广告牌设置,尽可能利用电子设备发布活动公告。据统计,本学期开学以来,学校层面的非学术大型会议、庆典活动比去年同期减少约14%,横幅和喷绘数量比去年同期减少约50%。,目前学校及职能部门层面的信息简报绝大多数已经实现电子文档发送,可在办公自动化系统中查阅。
五是加强校内各单位办公用房和科研用房的管理。学校修订完善《同济大学公用房定额管理办法》,加强制度执行,根据不同指标对各学院教学科研办公用房进行核定额度,定额管理,有偿使用,保障教学科研用房,以绩效管理促进更有效率地使用教育资源。
主题活动,将节约精神烙印在师生意识里
学校积极开展各类节约型校园、绿色校园建设的主题活动,通过广泛宣传,将节约精神深深烙印在师生意识里,进而沉淀为学校的文化积淀,对师生行为起到无声的引导作用。
一是向全校师生发出建设绿色校园的倡议,以青春激情点燃节约热情。10月26日,校第二十次团代会向全校青年发出倡议,号召全体青年一起携手,倡导节约、环保、低碳,倡导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校园生活,为绿色校园建设作出贡献。团代会将大量的会议宣传材料,如团工作回顾视频、总结画册等,都提前放在网络云端,代表们只需要轻轻一扫二维码,即可在自己的终端看到大会筹备组精心制作的会议资料,极大减少了画册印刷、展板制作等费用,办成了一次简朴隆重、低碳环保的团代会。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同学们也发出《“落纸归根”废纸回收活动倡议书》,倡导尽可能地回收和利用废纸。绿色校园建设点燃了同济学子的激情,同学们纷纷行动起来,投身到厉行节约、宣传环保的行列中。
二是开展形式多样的系列主题活动,动员最广泛的师生参与绿色校园建设。在10月31日世界勤俭日当天,学校在嘉定校区举办“珍惜有限资源,抵制过度消费”世界勤俭日系列活动,包括“勤俭知识我知道”、“动手一起来节约”、“我有妙招我自豪”三个部分,吸引了大量同学积极参与。大家一起体验绿色理念,踊跃参与有奖知识问答,并自己动手将废纸改造成购物袋和垃圾袋。团学组织举办“绿色同济,青春同行”行动计划,开展了“绿色达人挑战赛”、“节约型校园海报设计大赛”、“书香嘉园,图书漂流”等系列活动,进一步营造节约节俭的氛围,鼓励更多的同学为建设绿色校园添砖加瓦。
三是积极推进资源回收循环利用。学校在学生宿舍推广“绿色寝室”垃圾分类计划,旨在提高同学们对垃圾分类的了解,并在寝室中积极践行垃圾分类,使资源能够最大程度的重复利用。在校内设立“资源循环站”,接受师生个人废旧物资捐赠,并对回收的物资循环再利用,如集中回收每一届同学的课本和复习资料,发放给下一届同学使用,倡导节约节俭美德,提升师生员工可持续发展意识。
四是开展节约型校园的广泛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学校在《同济报》和校园网、广播台上开设了“节约校园,有我参与”系列报道,加大宣传和采编力度,进一步唤起师生节约意识。学校还在教学楼、办公楼的墙面上贴上绿色环保提示语,如“节约用电,人离开前请关机关灯”,“空调使用:夏季≥26℃,冬季≤20℃”,“两面用纸处处省,电脑不要空运行”等内容,鼓励师生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把节约落实到行动中。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在学校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学校水、电等年度能耗没有明显增长。
近年来,同济大学深入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先后被评为“首批上海节水型示范校区”、“全国城镇节水工作示范校区”、“全国高校节能先进单位”,并作为亚太地区第一所高校被“国际可持续校园联盟”(ISCN)大会授予“全球可持续校园杰出奖”。在今年7月召开的第十次党代会上,学校首次提出建设“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办学理念。当前,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学校进一步将可持续发展理念渗透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实践之中,努力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人才和文化支撑。学校已把“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切实提升节约型校园建设水平”列为教育实践活动整改方案的一个专项内容,拟制定系列行动计划、完善规章制度,通过建章立制,固基本、管长远,将节约精神落实在体制机制上,让节约精神在同济大学持久传承。